文/梁國強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無論是特首李家超,還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或是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都有很多講話和活動,以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因為今年尚未結束,這些工作的成效仍難以斷言。但是如果將時間的維度拉長到過去五年,教育界可謂是刮骨療傷、猛藥去屙,確實達到了由亂及治、由治及興的效果。如果又將時間看向未來的五年,則我們愛國的教育工作者們,定要用正確的方法,去繼續做好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工作,讓香港學生能成為愛國愛港的新一代。
國安教育仍是未來五年的主軸。首先,這是因為目前推動國安教育的形勢仍是一片大好,香港國安法可謂是一法定香江,其中關於教育的部分,在過去五年得到有效的執行和落實。不單只是教育界,還有包括政府各部門、紀律部隊、社會團體,都可謂是全力以赴、大力推動。第二,國安教育是愛國教育的底線,社會中自然會有不同的政治光譜,學生的家長可能亦會有不同的觀點,但是國安教育其實無形地塑造了新的社會共識,就是要維護國家安全。第三,推動國安教育會自然地連繫愛國教育,無論是總體國家安全觀、國家安全的二十個重點領域、或是相關新聞,都會令到受眾心目中有一個更清晰的國家形象。
從國情到國民到愛國主義教育,這三者並不是文字遊戲,而是有淺深遞進的關係。國情教育,可以是知識層面的;國民教育,可以是責任層面的;而愛國教育,則會更深入到學生的內心,從而塑造學生高尚的人格和一生的追求。首先,國情教育應立足真實、全面的中國發展歷程,通過課堂教學與內地實地的交流項目,幫助學生客觀認識國家的文化、經濟與科技成就。再者,國民身份認同需通過實踐強化,例如升旗儀式、國家紀念日活動、參與國家盛事等,讓學生在參與中體會歸屬感。最終,愛國主義教育應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鼓勵他們以行動貢獻國家,如參與香港由治及興的社會承擔、又或在自己專業領域做出成績,展現香港青年與國家共進步的擔當。
如何量化愛國主義教育?這是一個深刻,但又不能避免的問題。量化愛國主義教育需結合「硬指標」與「軟成效」。硬指標可包括:學校在國安方面的課程比例、學生參與相關活動的次數、內地考察參與率等。軟成效則需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與行為觀察,評估學生對國家認同感的變化,例如是否主動尊重國家象徵、維護國家安全、承擔國家發展的責任、對國家感到自豪和驕傲等等。此外,長遠還可追蹤學生畢業後投身國家建設的選擇,例如赴內地升學、就業的人數,以衡量教育的深遠影響。當然,愛國主義教育其實不只是教育界的事情,社會各界都有參與和貢獻,如果能夠將社會的相關活動也加以量化,再持續推進,相信五年之後,成效定必非常可觀。
未來五年定會是不平凡的五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加強,未來世界格局將有着深刻的變化。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場春風化雨的長期工程,過去五年我們見證了教育界撥亂反正的神奇果效,未來五年將是繼續高歌猛進地深入推進,但同時我們又要謙虛謹慎,要以國安教育為綱,以情懷培養為本,以科學量化為輔,讓年輕一代在認知、情感與行動中都有着中國心,真正成為具備國際視野與愛國精神的棟樑之才。
(作者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