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港隊全運創佳績 灣區融合譜新篇

文/興銀

首次由粵港澳聯合舉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今日(21日)正式閉幕。自11月9日以來,全運會的諸多話題頻上熱搜。開幕式驚艷、「大灣雞」爆紅、「小孩哥」「小孩姐」脫穎而出、賽場上精彩紛呈……經歷了難忘的12天之後,今天,所有目光都將匯聚在今晚的閉幕式上。據點新聞報道,閉幕式將成為裸眼3D、「液態畫布」、智能穿戴、5G雲控、無人駕駛等最新科技產品的秀場,相信能給大家帶來一場科技上的視覺盛宴。

今屆全運會,港隊可謂創造了多個歷史:一方面,港隊派出歷來最大規模的代表團,共602名運動員參與28個競賽項目;另一方面,港隊健兒頑強拚搏、永不言棄,最終在7個項目奪得9金2銀8銅共19面獎牌的佳績,創下了港隊歷屆全運會金牌數量之最,也創下了香港特區自回歸以來參加全運會的最佳成績。

全運會讓港隊健兒能夠與全國精英在國家級競技舞台上同台同場較量、交流學習,有助提升競技實力,獲益良多。香港健兒的拚搏精神亦展現了這一點。男子花劍團體賽,港隊派出「劍神」張家朗、應屆世界冠軍蔡俊彥,以及梁千雨和吳諾弘出戰。4人狀態大勇,一路闖關躋身決賽,在決賽中大勝福建隊,首奪全運會男子花劍團體金牌,這亦是香港劍擊隊歷史上首枚全運會金牌;香港男子七人欖球隊在全運會的表現亦堪稱無敵,戰勝「三冠王」山東隊,首次在全運會七欖項目中奪金。

今屆全運會,內地省份的「小孩哥」「小孩姐」脫穎而出,港隊健兒也不例外。年僅24歲的「小女車神」李思穎三戰三捷,攬獲3金,成為單屆全運會摘下三金的「香港第一人」,她兩屆全運會累計四面金牌,亦是史上最多全運會金牌的香港運動員,在主場觀眾面前為香港體壇翻開新一頁。

為方便觀眾跨境觀賽,一系列利好消息亦陸續有來。11月5日起,「刷臉」智能通關系統由港深之間的深圳灣口岸擴大至羅湖、福田、皇崗、蓮塘等多個內地口岸,僅耗時約20秒就可完成「刷臉」通關,方便兩地人員往來;11月15日起,粵車南下計劃首階段正式實施,合資格的廣東單牌私家車便可直接駕車來港,大幅簡化粵港兩地人員往來的交通流程。一系列的好消息,也讓更多的觀眾實現了跨境觀賽,為港隊健兒加油打氣。

今屆全運會,「女飛魚」何詩蓓在出戰的4個個人項目中均有獎牌落袋,喜獲2金2銅。何詩蓓賽後接受訪問時直言,現場氛圍特別好,雖然比賽不在香港舉行,但深圳距離很近,有很多香港市民來現場加油打氣,「感覺也像在主場作賽一樣。」這背後體現的就是,粵港澳三地的融合不斷走深走實,讓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真正變成了現實。

今屆全運會,不僅觀眾可以跨境參賽,很多比賽項目都是跨境舉行的。香港協辦了兩項跨境賽事——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和田徑馬拉松比賽,當中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是唯一一項橫跨粵港澳三地的比賽項目,選手們更是需要「通關」6次。依靠粵港澳三地創新採用的無感通關系統,選手們在比賽途中實現了零延時、零等待的通關,真正實現「無感通關」。粵港澳三地在體育協作方面的創新實踐,展現大灣區共同發展的無限可能。

這次全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提升香港舉辦大型體育盛事的能力,而且向世界展示了大灣區合辦大型賽事的條件和能力,更可推動大灣區城市深度融合協作,促進民心交流,為三地合作協辦大型盛事奠定堅實基礎。到啟德主場館觀賞全運會七人欖球賽的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巴赫就直言,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許多世界級運動設施,具備申辦奧運所需的一切條件。

巴赫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度評價,亦令社會各界深感榮幸與鼓舞。正如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所言,有過這次粵港澳大灣區通力合作舉辦一屆精彩的全運會,「往後其實沒有事是不可能的」。

相關閱讀:

(有片)斬獲9金2銀8銅!一文回顧港將奪牌時刻

全運會|陳國基:香港運動員獲19枚獎牌 創參賽以來最佳成績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講真D|港隊全運創佳績 灣區融合譜新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