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樂士
1978年我初到香港時,談不上有任何民主可言。當時的香港總督麥理浩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直接任命,並無諮詢香港市民,而立法局的所有成員亦由麥理浩委任。這種安排除了在港英政府結束管治前略作改動外,幾乎貫穿整個殖民時代。中國深知情況必須徹底改變,才可應對未來挑戰。
回歸前「總督」統攬一切權力
47年後的今日,情況完全改變。行政長官由香港居民選出後由中央政府任命;立法會議員並非由行政長官委任,而是透過選舉產生。
1984年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並沒有提及民主或普選,但1990年通過的香港特區基本法列出了民主選舉的進程,並提出了行政長官及立法會最終透過普選方式產生的目標。這一設想極具前瞻性,卻遭到政治破壞者的阻撓。2014年提出的政改方案建議行政長官在2017年由普選產生,但該方案於2015年被部分缺乏大局觀的議員所否決,香港加快民主進程的一個歷史性機遇就此錯失,更造成政治困局和內耗。
自1997年以來,立法會直選成分逐步提升,到2012年已有35席、即當時一半的議席由地區直選產生,而且比例仍有機會進一步提高。然而,外部勢力逐漸滲透香港政治體系,圖謀從內部破壞特區管治。2014年,一些人甚至與非法「佔中」勾連,顯示其根本不適合擔任議員。非法「佔中」幕後黑手企圖通過要挾方式向中央和特區政府施壓,以達政治目的。
2016年立法會選舉後,六名候任議員因褻瀆宣誓儀式而被取消資格。此後可見,部分敵視中央的人根本無心促進良政善治,更遑論改善民生。他們利用議會平台推動反中亂港,癱瘓立法會運作。
2019年,部分議員更公開與修例風波勾連,甚至在警方維持秩序之際,試圖削減警隊經費。面對如此亂局,要維持對民主發展的信心,務必建立一套既能保障良政善治,又能維護「一國兩制」的新選舉制度。
2021年3月11日,全國人大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隨後特區政府提交完善選舉制度的法案並獲得立法會通過。決定明確指出,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必須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確保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
完善選制後,所有參選人必須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區。此舉堵塞了顛覆勢力藉以滲透立法會的漏洞,這對所有期望香港實現善治、積極融入國家發展的市民而言,是莫大安慰。
2021年12月19日,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由153名候選人角逐增至90個的議席,其中選舉委員會界別40席、功能界別30席及地方選區直接選舉20席。新一屆議員都是忠誠擁護「一國兩制」的愛國者,他們致力改善香港生活環境,努力配合特區政府解決長期民生及經濟問題,避免無謂政治對立。他們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並實現香港賴以成功的良政善治與社會穩定。同時,他們全力對接國家發展規劃,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國家發展貢獻香港力量。
新選制推動香港更好發展
第八屆立法會選舉下月舉行,有161名候選人參選,比上屆多出7人,其中不少為年輕新秀。候選人來自社會各行各業,都致力推動香港發展,造福市民。值得注意的是,當中不少人以獨立身份參選,為選民提供多元政綱選擇。
儘管第七屆立法會已取得不少成就,但若認為「已經完成使命」,那就錯估形勢了。第八屆立法會同樣任重道遠。市民期望殷切,新一屆立法會的壓力一點也不輕鬆。房屋與民生問題仍是未來施政重中之重,香港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方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北部都會區建設仍在推進階段,未來仍需付出大量努力。第八屆立法會不但要延續前屆努力,還要再接再厲,邁上新台階。
因此,凡關心香港、心繫未來的人都應在12月7日踴躍投票,選出有能力、有擔當、愛國愛港的議員,香港的發展前景必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光明燦爛。
(註:原文刊於《中國日報香港版》,原題為《第八屆立法會仍然任重道遠》)
(作者為前律政司刑事檢控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