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品方
彭士祿是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者,廣東海豐人(1925年至2021年,享壽96歲),革命先烈彭湃(1896至1929年,犠牲時僅33歲)的兒子。
彭士祿幼年歷經磨難,3歲喪母,4歲喪父。後被中共組織安排在20餘戶家庭寄養;又遭彭湃案牽連,8歲及11歲時兩次被國民黨拘捕入獄。1940年國共合作,15歲的彭士祿由周恩來尋回延安。因學習成績優異,1951年(26歲)被選派留學蘇聯修讀化工機械,後響應國家號召轉攻核動力學。彭士祿1958年(33歲)學成回國,投身核潛艇研製,先後出任中國核潛艇首位總設計師、中國核工業集團顧問等職,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如今,中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已開始建造。在國防建設領域又將有重大突破,國人對彭士祿的偉大貢獻感銘於心。
彭士祿開創中國的核潛艇事業,主持中國首艘核潛艇「長征一號」動力裝置設計、攻克反應堆參數計算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全系統4.6萬個零部件的自主研製。他帶領團隊用計算尺完成了十幾萬個數據的運算,1970年建成陸上模式的核反應堆,推動了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彭士祿引領核電的發展,提出「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原則,奠定了大亞灣核電站的工程基礎。他又倡導秦山二期核電站「以我為主,中外合作」的方案,主持設計了兩台6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突破了核電自主化的瓶頸。
彭士祿提倡以「自教自學」的精神為國家培養核動力人才,強調「腦袋尖、鑽進去,屁股圓、坐得住」的科研態度。他先後收穫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5年)和何梁何利科技成就獎(2017年),2021年獲追授「時代楷模」稱號。他終其一生,踐行「願將此生長報國」的誓言,其拓荒精神推動中國核工業從無到強,足以傳承後世歷久彌新。他為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數十年。
虎父無犬子。他的父親彭湃是偉大的革命家,他的母親和幾位親人也為革命犠牲,可謂「兩代相續報國家,滿門忠烈為人民」。
彭湃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中國農民革命運動的先導者、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的創始人。彭湃1918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留日期間積極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愛國運動。1921年(25歲)回國後,彭湃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家鄉海豐創辦社會主義研究社和勞動者同情會,傳播馬克思主義;翌年隻身深入農村,了解農民疾苦,發動農民組織農會,開展農民運動,撰寫了《海豐農民運動報告》一書,被毛澤東譽為「農民運動大王」。
1924年,彭湃加入中國共產黨,赴廣州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宣揚開展農民運動。講習所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培養農民運動幹部的重要機構,為全國農民運動培養了骨幹力量。
1924至1927年的大革命時期,彭湃兼任廣東農民自衛軍總指揮。他1927年春赴武漢與毛澤東等人發起組織中華全國農民協會,成立臨時執行委員會,任執行委員兼秘書長,主持常務工作。同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導致大革命失敗。彭湃赴南昌參與策劃南昌起義(8月1日),共產黨在8月7日舉行緊急會議(史稱「八七會議」),選出臨時中央政治局,彭湃當選政治局委員、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10月,彭湃奉命返抵廣東;11月,領導海陸豐農民武裝起義,建立海陸豐蘇維埃政權。1928年春,彭湃率領工農革命軍,以海陸豐為中心,將革命根據地擴大到東江的南部地區。同年11月,彭湃奉命赴上海出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書記。1929年8月因叛徒出賣,彭湃不幸被逮捕關押在上海龍華監獄。彭湃在獄中表現出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表示「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推翻反動統治,建立全國蘇維埃政權。」1929年8月30日,彭湃被反動派殺害。
彭湃以堅定信念支撐美好心愿,犠牲20年後的1949年,信念如願實現。當年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的活動中心,如今已經成為「海豐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每年吸引成千上萬民眾前來參觀學習、舉辦活動。
在廣東省海陸豐地區,當人們提到「滿門忠烈」時,就會馬上聯想到彭氏家族。彭湃當年鼓動族人蔡素屏(他的妻子、彭士祿的母親)、許玉慶、彭述等人相繼投身革命,全都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一家兩代6人都是革命烈士。
彭士祿作為革命烈士的後代,童年顛沛流離。母親蔡素屏和父親彭湃先後犧牲後,彭士祿成了孤兒。他晚年接受訪問時說:「我不能給我爸丟臉,我當不了革命家,但我能當專家,我要在核動力領域做出名堂來」。他終其一生踐行着自己的承諾,作為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他研發設計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作為工程總指揮,他在大亞灣建造出中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彭士祿永不言退,93歲(2018年)因為健康關係才從工作崗位退下來。2021年3月22日,彭士祿在北京逝世。按照他生前的願望,他的骨灰被撒在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潛的海面上。
彭士祿的名句是「願將此生長報國」。他踐行對自己的畢生承諾,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新時代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建造團隊,一定能夠踏着彭士祿的足跡,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傲立潮頭繼續前行。國人將永遠銘記他們父子兩人的英名。
筆者謹以此文,遙寄彭湃和彭士祿,寫七言律詩兩首。
彭湃為民燃星火,士祿潛淵鑄國魂。
兩代丹心昭日月,終年熱血沃乾坤。
潮聲猶唱分田曲,核力長懷拓路痕。
今日海陸春正好,豐碑佇立彭家人。
「願將此生長報國」,烈士英魂映赤誠。
血灑山河為革命,潛研核艇舉世驚。
護航海疆安社稷,豪強心志有傳承。
千秋父子酬宏願,青史留芳報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