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在很多人看來,音樂和物理離得很遠,距離大到似乎永遠也沒機會碰面。而今年11月,這兩個看似遙遠的概念悄然邂逅。適逢量子力學誕生百年,「量子百年 藝術百年」活動將音樂與物理相結合,邀得一眾音樂家打造「量子奧賽德·交響音樂劇」第二幕「赫爾格蘭的黎明」(The Dawn of Helgoland),將「以量子力學為題的音樂劇」別開生面地呈現在大眾眼前。
著名小提琴家及指揮梁建楓出任音樂劇音樂總監,更執棒帶領香港樂團、香港青年樂團及多位著名歌唱家,於11月9日假香港大會堂呈現世界首演。點新聞記者日前專訪梁建楓,了解這部作品是如何以音樂映射量子之光;亦於他從小提琴家到指揮的角色轉變中,一窺個人與團體、傳統與創新、科學與人文之間的平衡和對話。
量子邂逅藝術 用音樂講科學
「我從沒想過音樂能與量子結合」,這是梁建楓聽到「量子奧賽德·交響音樂劇」構想的第一反應。「我物理、化學、生物全部都不合格的」,梁建楓笑稱,物理這門學科對於曾是文科生、其後從事音樂的他而言非常遙遠,不過人生亦有迴轉,今次音樂正正與物理碰撞,二者究竟有怎樣的關係、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吸引了梁建楓加入這部以量子力學為題的作品。
首次看到美國青年現代作曲家Joshua T Rivero完成的總譜後,梁建楓深感意外。「以為量子力學相關的樂譜會很現代,像抽象畫那樣,但這份總譜工整有序,用傳統手法展現量子力學的演變」,梁建楓指,這份樂譜融合傳統、無調性與現代元素,層層遞進詮釋量子力學世界的跳躍,就像音樂從有調性到無調性的過程一樣。無調性音樂,即是指無固定調式的音樂,它在梁建楓看來「更自由」,像量子一樣從一點延伸到新境界,相信觀眾首次聽到這類音樂會感到新鮮。
「音樂劇與歌劇不同,音樂劇是傾向以音樂來表達一個故事。歌劇中的樂團可能只是作伴奏角色,但在這部作品中樂團的演奏部分非常之強。」梁建楓介紹,這部音樂劇由四位著名歌唱家擔任主唱,亦有合唱團及交響樂團聯合演繹,這三個部分份量均衡,如三足鼎立,共創豐富的音樂效果,並以音樂講故事、展現科學。如此大體量的表演為藝術家們帶來挑戰,作為音樂總監,梁建楓指自己做的便是先熟讀樂譜,再幫助演員們理解它,引導大家按作曲家的意圖呈現出音樂效果,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觀感。
走上指揮台 「讓音樂影響更多人」
從獨奏、室內樂到管弦樂,梁建楓的小提琴演奏生涯已近30年。談及為何逐漸將重心轉向指揮,他表示是因為「想讓音樂影響更多人」。小提琴獨奏由音樂家一人即可完成,教學則多是一對一,但指揮樂團能帶動整個團隊,效應更大。「機緣下,我走上這條路,對社會、教育和事業都有更大幫助。」梁建楓稱,積累了與樂團合作的豐富經驗後就想將其傳承下去,將音樂的效果發揮到最大。於是他自然而然地走上指揮台,從個人表演走向群體合作,展現音樂的共享本質。
從演奏家到指揮,這兩個角色間的轉變亦為梁建楓帶來挑戰,最突出挑戰是「認識」與「溝通」。「演奏時只需要負責做好自己的部分,但做指揮要透過你的手,讓整個樂團一齊演繹出樂譜。」梁建楓說,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指揮「認識」音樂、作曲家、所有樂手,再與樂手們深入「溝通」,引導大家完美地呈現出音樂效果。這番話道出音樂不止在技藝,更在人與藝術、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至於演奏、教學、指揮這三個領域對音樂家而言有何分別,又有何側重?梁建楓表示「這些對我來講是一件事,不是分為三件事,指揮中有教學,教學中有演奏,亦有學習——我從每個學生身上都會學到些什麼。」梁建楓認為,網絡時代的教學側重啟發,做指揮需以權威性知識令樂團信服,學習則凌駕於上述一切。藝術家恰如學者,要不斷地吸收知識、摸索萬事萬物間的聯繫,再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作品。
平衡傳統與創新 香港文藝發展可能無限
在學習傳統與開拓創新之間,梁建楓認為最重要的是取得平衡。他視傳統為根基,認為要認識和維護這個根基,才能找到知識原本的出處。開拓也很重要,「如果到沒有現代音樂的時候,音樂就停止發展了,沒有新創作,音樂就沒有新的未來和方向」,梁建楓如是說。
這種平衡亦體現在「量子奧賽德·交響音樂劇」中的科學與藝術之間。科學與藝術這兩個概念,看似遠,實則近。「生活中科學無時不在,音樂也是一樣,電話鈴聲都是音樂。」梁建楓指出,無論是科學還是音樂,其實都在以各種形式存在於人們身邊。而這部以科學為題的音樂劇,正需要大家以一種日常的狀態去欣賞,「如果你以輕鬆的心情去看這部作品,你就會發覺原來科學、藝術是這麼簡單。」
「這部劇在香港首演很讓人高興,亦鼓舞人心」,梁建楓表示,香港作為音樂劇的世界首演地再合適不過,「香港的一個強項是可以快速接觸到不同文化、藝術,將這些外來文化加上自己的特色,就可以做出屬於香港的獨特風格。」在他看來,這座城市匯聚中西文化,有多元平台和創新優勢。音樂和量子力學都存在探索無限的可能,對於香港藝術發展,梁建楓也有着不受限的期待,他希望帶給觀眾更新鮮的感受,將香港的藝術視野拉得更加廣闊,「人們就貪心地、一路無限大地做下去,越做越大,將整個社會的層次和藝術水平推到更高」。
(點新聞記者周禹含報道;視頻攝製:福瑞士、鄔茜)
相關閱讀:
(有片)專訪|醫學物理教授吳曉東:量子力學撐起現代醫學 首創跨界歌劇普及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