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日本強必盜寇弱必卑伏 殺雞儆猴正當其時

文/曾財安

日本是一個島國,歷史文化底子單薄,雖自隋唐開始便拚命吸收中華文化以自補,但其民族性仍不能避免島國人的狹隘、短視與計算眼前小利等缺陷,與文化雄渾,胸懷廣闊,眼光高遠的中華民族根本無法相比。日本就好比金庸筆下的鐵屍梅超風一樣,不懂九陽真經正宗內功卻自練九陰真經,最終走火入魔,勉強練成九陰白骨爪,害己害人。晚清民族英雄左宗棠是這樣評價日本人:「知小禮而無大義,拘小節而無大德;重末節而輕廉恥,畏威而不懷德;強必盜寇,弱必卑伏」,可謂是一針見血。

1853年,美國艦隊駛入江戶灣浦賀海面,江戶幕府無力對抗,遂於翌年乖乖地與美國簽訂不平等的《神奈川條約》,但日本卻稱之為《日美和親條約》,以「弱必卑伏」來形容,非常貼切。1871年,實行了13年明治維新的日本改變了落後羸弱的面貌,更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自此,日本開啟了「強必盜寇」的時代,向北開發蝦夷地並將之更名為北海道,正式納入日本版圖,之後於1879年往南吞併琉球,並積極準備侵略朝鮮半島,同時覬覦正在走下坡路的清帝國。

1894年,日本在擊敗了碩大無比卻腐朽無能的清帝國後席捲朝鮮半島並侵佔了台灣,又得到了2億兩白銀的賠款,野心飛速膨脹。日本利用巨額賠款整軍經武,增強戰爭實力,同時發展本國經濟教育,為往後的侵略行動做準備。日本原來想連遼東半島也一起侵吞,但因為俄、法、德三國的干預而功敗垂成。俄國還以「還遼有功」為名,向清政府租借旅順和大連兩港,將勢力伸入遼東半島南部(南滿)及朝鮮半島,且在1900年庚子賠款議和後拒不撤兵,長期盤踞南滿,對此日本一直懷恨在心。

1904年,日本與沙俄因為爭奪中國東北利益的新仇舊恨爆發戰爭,兩國海陸軍在遼東半島及附近海域一帶激戰。日俄戰爭進行了19個月,大出所有人的意料,日本竟贏得勝利。戰敗的沙俄承承認日本控制朝鮮半島,並將遼東半島的租借地、俄建南滿鐵路的控制權及庫頁島南半部交歸日本所有。沙俄的外交地位因而大幅下滑,導致1905年俄國革命爆發,後輾轉於1922年建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日本一個彈丸之國,在10年間接連擊敗清帝國與沙俄這兩個龐然巨物,國際地位有了空前的提升,民族自信心極大地膨脹,勝利更是沖昏了日本人的頭腦,感覺自己能衝出亞洲,向征服中國,稱雄世界大踏步挺進。1931年,日本在中國東北炮製九一八事變,蔣介石卻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不予抵抗,導致東北全境及部分內蒙古於3個月內完全淪喪於日本之手。日本不戰而勝,野心繼續瘋狂膨脹,竟食髓知味,把目光再次瞄準俄羅斯人,無視了日薄西山的沙俄已經蛻變成為朝氣蓬勃的蘇聯這個事實。

1939年5月,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集中了7.5萬兵力,出動135輛坦克、450架飛機、76門大炮,向駐守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即前外蒙)諾門罕地區的蒙軍及蘇軍發起進攻,目的是呼應德國在西方進攻蘇聯的布局,從而兩國會師中亞。不過,日本犯了一個可怕的錯誤,忘記了蘇聯在建國後已經進行了10多年的重工業建設,早已非昔日的農業國沙俄可比。蘇聯以朱可夫元帥為統帥,集中了500輛坦克與同樣數量的裝甲車、900架飛機、540門大炮進行反擊,雙方反覆較量,成為了二戰初期最大規模的陸空戰爭。戰爭進行了4個多月,結果以日本軍隊慘敗告終。

日本當時的軍事戰略中存在着「北進論」及「南進論」兩個截然相反的方針,「北進」戰略方針除了侵吞整個滿洲地區之外,還指向蒙古人民共和國以及蘇聯的遠東地區,而「南進」則是包括對太平洋地區國家以及美英殖民地的戰略部署。諾門罕戰役慘敗後的日本領略了蘇軍的強悍戰鬥力,從此患上「恐蘇症」,立即調整軍事戰略部署,聚焦「南進」計劃。日本再次醜陋地演繹了一幕「強必盜寇,弱必卑伏」。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全面侵華,狂妄地叫囂3個月內滅亡中國,主要原因就是在6年前的九一八事變中看透了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黨「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德性。日本做夢也想不到,其滅絕人性的燒殺搶虐激起了中華民族的共同憤慨,在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刻放棄分歧,攜手死拚。在毛澤東主席的持久戰智慧帶引下,中國人民不怕犧牲,不斷有組織、前仆後繼地與敵人周旋,把日本大批軍隊與大量資源釘死在中國戰場上。

1941年,美國因珍珠港被偷襲對日本宣戰,同時以大量物資與武器資助中國軍隊,中國抗日戰爭由此進入戰略反攻階段,中國軍隊逐漸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從1943年開始,美國領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採取「跳島戰術」,逐步收復日本所佔領的島嶼。

1945年8月,美國先後向日本廣島及長崎投下原子彈,瀕臨滅亡的日本沒有選擇,於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投降。不過,日本人由始至終都認為自己是敗在強大的美國手裏,而非中國,更視蔣介石沒有要求日本賠償戰爭損失為軟弱無力,從骨子裏不服氣。日本這種瞧不起中國的心態一直延續到今天,對中國80年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包括新中國40多年來突飛猛進,及已躋身世界第一梯隊國家的事實視而不見。日本依舊沉浸在發甲午戰爭與九一八事變「贏麻了」的春秋大夢中,時刻謀算何時再暗算中國翻盤,跟當年諾門罕戰役前對蘇聯的蔑視心態如出一轍。

時至今日,日本對中國的態度仍是傲慢強橫,不知今夕是何年。早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表涉台錯誤言論,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至今仍死不認錯,主要原因便在此,更不排除這可能是她較早前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見面時共同謀算好的一個陰謀。回顧歷史,1874年,左宗棠曾上書清廷,指出「日本近在肘腋,永為中土之患」,實有先見之明。要消除這個肘腋之患,唯一的辦法就是趁這次機會好好地將之敲打,一方面使其永遠「弱必卑伏」,另一方面起到殺雞儆猴的震懾作用,斷絕其它蠢蠢欲動者的歪念。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來論|日本強必盜寇弱必卑伏 殺雞儆猴正當其時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