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誰在推動香港民主 誰是民主的破壞者?

文/船聲

第八屆立法會選舉在緊鑼密鼓推進之際,香港社會各界同步重溫《「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這本白皮書發表於2021年12月20日,正是第七屆立法會選舉順利完成的翌日,白皮書正面回應了長期以來的各種雜音和謬論,堪稱一部正本清源的重要文獻。此時重溫,「不忘來時路」,看清腳下路,意義非比尋常。

回顧歷史,在英國統治下,香港原本「沒有民主可言」——港督由倫敦委任,權力集中在港英政府及少數上層社團手中,廣大香港居民從未享有真正意義上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真正讓香港民主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發展起來的,是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實行「一國兩制」方針之後,中央依照憲法和基本法為香港量身設計的政治制度。正如白皮書所指出的,中國政府創建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民主制度,並在實踐中支持其不斷發展完善,這一點有目共睹。

從制度層面看,中央對香港民主發展至少做出了三次重大努力:其一,在制定基本法時,明確寫入最終實現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面普選的目標,並設計出循序漸進推進的路徑;其二,是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普選時間表作出重要決定,打破了過去「遙遙無期」的模糊狀態;其三,是在多輪爭議和衝突後,通過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為香港民主發展重新廓清方向。這些安排的共同出發點,是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前提下,逐步擴大香港居民的有序政治參與,確保民主與法治穩定相互配合,而不是彼此撕扯。

然而,一些聲音刻意抹去這段歷程,只抓住結果,所謂「中央一再收緊」「北京操控選舉」的說法看似「替香港民主抱不平」,實質上完全無視一個鐵一般的事實:阻撓香港民主向前走的,從來不是中央,而是反中亂港之徒及其背後的外部勢力。

具體來看,他們破壞香港民主主要表現有四:一是衝擊憲制秩序、危害國家安全。2019年「黑暴」期間,以「攬炒」之名衝擊立法會、襲擊警務人員、鼓吹「港獨」和外國制裁,嚴重踐踏「一國兩制」底線;二是破壞法治根基、製造社會仇恨。他們美化暴力、鼓勵「違法達義」,令香港建立多年的法治形象受到重創,社會撕裂空前;三是妨礙政府施政、拖累經濟民生。在立法會內不停「拉布」、否決民生撥款,令基建、房屋、社福等項目長期受阻,市民直接受害;四是歪曲民主內涵、阻撓民主進程。兩次在立法會否決特區政府提出、旨在擴大民主成分的政改方案,等於把通向更高程度民主的路徑,一次次徹底斷送。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近年來作出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對特區行使全面管治權、完善維護國家安全和選舉制度等一系列決策,推動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又有人將這些舉措錯誤解讀為「全面收緊」「中央接管」,實際上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法理:在任何地區,民主發展都不能以損害國家安全為代價,香港也不例外。「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中央擁有香港民主發展的主導權和決定權,只有中央主導,香港的民主才能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今天,在新選舉制度框架下舉行的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既是對白皮書精神的一次具體落實,也是對各種「中央操控」論調的一次有力回擊。候選人來自不同界別,政治光譜多元,但共同前提是「愛國者治港」;社會聚焦經濟民生,民眾參與渠道暢通,這樣的選舉安排,既保障國家安全,又讓香港居民在理性有序的環境中行使民主權利,這才是對香港負責、對國家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民主。

誰在推動香港民主向前走,誰把香港拖向對立與撕裂?重讀白皮書,答案不言自明。真正值得香港社會珍惜和堅守的,是那條由中央設計、在「一國兩制」保駕護航下逐步拓展的民主道路;而應當時時警惕和摒棄的,是打着民主幌子把香港推向深淵的政治操弄。只有在中央主導、在憲法與基本法框架下發展民主,香港的民主才有根、有序、有未來。

(作者為香港時政評論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來論|誰在推動香港民主 誰是民主的破壞者?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