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近年來本港盛事經濟盛行,各類文娛演出不斷,越來越多跨境旅客湧入紅館、啟德體育園等場館享受文藝表演。然而,隨着演唱會場次激增、票價上漲及跨境觀演成本攀升,黃牛黨猖獗、跨境客遇突發情況無法到場而難以退票的現象也越發常見。對此,點新聞記者早前專訪本地票務平台Cityline(購票通)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林永存及機構業務主管陳業恒,了解Cityline是如何應對上述現象,提升消費者體驗、提升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吸引力。
試推「可退款門票」 遇突發狀況可申請退款
林永存提到,Cityline參考外國演唱會及馬拉松等運動賽事的經驗,透過與Protect Group平台(https://www.protect.group)合作,於今年9月試行推出可退款門票增值服務,消費者如因自身或外界不可抗力因素無法出席活動,在提供證明文件並通過第三方審核後,即可以獲得門票補償。
陳業恒介紹詳情指,可退款門票增值服務在購票過程中以選項形式出現,費用約為門票價格的10%,購票者可自由選擇是否加購。服務涵蓋多種突發狀況,包括考試撞期、疾病或受傷、公共交通問題、航班中斷、遺失或被盜門票等等,消費者在購買服務後會收到確認電郵,內含連結導向至第三方平台refundable.me,可在該平台查詢具體服務範圍及要求。
「如需申請退款,必須提交相關證明文件,比如醫生證明、航空公司公告、考試改期通知等。」陳業恒表示,Protect Group有專業團隊驗證文件真偽,審批時間視乎情況,最快約7個工作日可完成。
陳業恒透露,自今年9月推出以來,退款服務反應正面,部分演出場次有高達約五成購票者選擇加購,平台已有成功退款個案,暫未接獲任何退款失敗的通知或求助。「退款服務屬第三方提供,最終是否獲退款,決定權仍是在合作夥伴。」陳業恒表示,最終退款與否需視乎第三方平台意見,Cityline會密切監察情況並提供可行協助,亦提醒消費者要確保能提交有效證明材料,提升獲得退款的概率。
至於該增值服務何時全面推出?林永存表示,現階段要繼續觀察服務的運行情況。「試行階段推行前已經有做過壓力測試,確保服務不會影響購票的速度及順暢度。」林永存指,增值服務推出至今各方面情況尚可,Cityline會繼續與不同的主辦機構及合作夥伴商討,視乎各機構反應、消費者體驗再決定是否全面推行。
跨境觀眾增多 盼助其減低損失
談及為何推出此增值服務,林永存表示這並非單純是商業決定,更多的是希望透過相關服務,減少遊客及市民對突發事故的憂慮,並提高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吸引力。林永存稱,自啟德體育園開幕後,香港演唱會等節目的場次、門票數量及票價均見上升,觀眾特別是跨境旅客增多,且構成趨向低齡化。
「他們來看節目需負擔機票、酒店等高昂成本,一旦因自身突發問題無法出席,以往主辦單位通常不予退款就會造成經濟損失,大家也很失望。」林永存提到,現時許多演唱會購票主體為年輕人,甚至是十幾歲的青少年,大家在經濟和時間方面都有一定壓力,因此Cityline希望能推出有關服務幫他們減少損失。
打擊黃牛與假票 將檢視情況研推實名制
隨着盛事不斷增多,黃牛票、假票等票務問題也浮出水面,引起市民、遊客高度關注。面對大眾「推行實名制門票」的廣泛提議,林永存表示Cityline非常願意配合,但最終一場表演究竟能否成功推行實名制,仍要視乎場地及人手是否能配合。
「推行實名制門票牽涉大量人手核實工作,觀眾亦可能需要提早到場準備,等候檢查個人證件。」林永存舉例闡釋推行實名制門票會面臨的挑戰,他表示這項業務在技術上並不難,料最大困難在於實際執行層面,比如核實來自全球各地觀眾的不同證件需時,亦對場地運作構成巨大壓力,需考慮入場流程、時間、天氣等多重因素。不過,林永存亦透露近期部分主辦方會選擇在特定場次推行部分座位實名制,Cityline屆時將全力配合,檢視情況。
目前,為支持更多消費者順利購票,Cityline主攻打擊黃牛及假票。陳業恒介紹,有黃牛黨會以大量IP位址的電腦機械人搶票,公司對此已採取大量雲端及AI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分辨。每當有大型表演進行公售時,Cityline均會實時監測網絡流量及購票過程是否有異常,在AI人工智能軟件的協助下盡力識別機械人,確保購票過程公平公正。
林永存形容與黃牛黨的鬥爭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持久戰,表示Cityline會繼續提升監測技術,務求打擊黃牛、提供公平的購票環境。林永存亦提醒公眾必須透過官方渠道購票,謹慎識別在社交平台發售門票的網民,如遇財產損失要即時報警處理。
「無論退款服務、研究實名制門票還是打擊黃牛,我們希望把服務做得更貼心,讓每位來香港的觀眾都能順利入場,開開心心看完演出。」林永存表示,Cityline希望能不斷提升平台的功能與公平性,致力讓本地觀眾與跨境旅客都能更安心、公平地享受香港豐富多彩的文化盛事。
(點新聞記者周禹含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