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由特區政府主辦的2025年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系列,自11月11日起一連舉辦39場。功能界別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論壇今日(18日)下午舉行,與其他功能界別一樣,論壇分為個人及政綱介紹、必答環節、抽籤回答環節、總結等四大環節。兩名候選人G1號劉文君及G2號林家輝在面對智慧城市建設、生態保育、業界就業、市場拓展等不同範疇的提問時,均能迅速結合自身經驗與行業現狀提供應對思路,展現了他們的專業擔當及對行業現存問題的深刻洞察,也勾勒出建測規園界未來發展的多元路徑。以選民身份出席的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論壇結束後受訪時表示,現場座無虛席,亦感受到出席的選民都用心聆聽。她盛讚兩名候選人質素非常高,回答言之有物、深入且詳盡,整個過程展現出良性競爭的生動局面,「讓大家看到選舉制度的先進和優越,這亦是香港需要的高質量民主。」
選舉論壇第一部分是個人及政綱介紹。劉文君的政綱主要圍繞提速提效、刺激經濟,具體建議包括設立一站通中央審批架構、簡化短期租約申請,以及標準化收費等措施。林家輝則希望團結業界,爭取拓展市場,建議可在固有房地產市場以外,透過在土木工程、基礎建設及裝修改建市場中增加市場份額,達致增加業界就業機會。
抽籤回答環節上,林家輝被問到如何在香港實踐智慧城市理念時表示,香港的數碼地圖與空間測繪技術已達世界級水平。他舉例指出,「組裝合成法」(MIC)引入香港前,會先透過該些技術模擬環境,確保輸出結果不會影響他人才會獲運輸署批准,可見技術在細節場景的實用價值。他呼籲特區政府增撥資源,強化人工智能與低空經濟、無人駕駛、航道優化等領域配合,讓科技更好地服務城市規劃與經濟發展。
隨着人工智能(AI)發展愈發迅速,劉文君被問到如何建議政府及建測規園同業推動業界科技革新時指出,香港理工大學要求一二年級學生必修人工智能課程,說明學界對科技應用的重視。他並借機分享自身在學會開設在職人士課程的經驗,期望助力從業員提升技術理解。她建議特區政府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促進業界與內地深度交流,通過資源共享與合作互補。
第二輪抽籤問題聚焦北部都會區發展與業界就業兩大熱點。面對北部都會區生態保育的提問時,劉文君借鑒內地與國際經驗,強調平衡發展與保育的重要性。她提到,內地設立自然資源部體現對生態的重視,香港業界有所借鑒,加強與大學、綠色團體的溝通合作,在發展方案中融入保育考量。她建議業界未來多與外國專家交流,以保持香港具備與國際對標的保育水準。
針對私人項目放緩導致業界工作量減少的困境,林家輝指除了房地產這「基本盤」外,業界亦要向土木工程、基礎建設等市場爭取市場份額,發揮建測規園界的技術優勢。他強調,裝飾及維修(RMAA)具備數百億元市場的潛力,建議業界打破「客氣」心態,積極參與裝修工程等民生領域,通過制定行業標準「點心紙」建立市民信任,在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減少社會相關紛爭。
第三輪抽籤問題聚焦國際市場拓展與業界團結。被問到如何提升海外及內地市場參與份額時,林家輝回顧自己於2004年以來推動建測規園各界與內地資格互認、職稱認證的過程,指當前仍需解決相關單位掛靠的最後障礙,打通內地市場准入通道。拓展「一帶一路」及海外市場方面,他分享訪問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收穫,建議業界在「一帶一路」專員協助下,憑先進的智慧城市技術進軍東南亞、中亞、中東等市場,擴大國際份額。
在回答如何團結業界成為建港重要力量時,劉文君強調要「對症下藥」。她承諾在當選後將走訪行業各個界別,收集學會組織與企業面對的實際困難,梳理積存多年的痛點問題,再到議會討論,隨後與其他立法會議員聯合倡議,推動拆牆鬆綁,減省不必要的文書工作,提升行業效率。她強調,許多很好的建議可能牽涉立法,因此更需走入議會,一步一步列出來討論,再通過法案從而落實改變。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黃子龍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