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古埃及文明大展」11·20起開放 為香港歷來規模最大古埃及文物展

【點新聞報道】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聯合籌辦的重磅特別展覽「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今日(18日)舉行開幕禮。展覽將由2025年11月20日至2026年8月31日於博物館展廳9展出,展期9個半月,是香港歷來規模最大、文物數量最多、展出時間最長的古埃及文物珍藏展覽。2026年適逢中埃建交70周年,此次展覽標誌着兩國文化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成果。

特別展覽「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舉行開幕禮。(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展覽首次展出由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直接借出的250件珍貴文物及新近出土的考古發現,展品直接來自埃及7間主要博物館和薩卡拉考古遺址。文物年代橫跨近5000年,全面呈現古埃及文明最繁盛時期的政治、文化、藝術和社會面貌。展品種類豐富,包括令人驚嘆的雕像、石碑、黃金飾物、大型成套木乃伊棺和動物木乃伊等。展館內的敘事大膽而沉浸,以古埃及的傳奇時期為主線,透過四大主題單元「法老的國度」「圖坦卡門的世界」「薩卡拉的秘密」「古埃及與世界」,讓觀眾探索埃及文明的豐富性與複雜性。

埃及旅遊和文物部副部長Yomna El-Bahar。(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Mohamed Ismail Khaled。(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開幕典禮邀得埃及旅遊和文物部副部長Yomna El-Bahar、埃及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總領事Baher Sheweikhi、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以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陳智思等嘉賓出席。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陳智思。(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埃及旅遊和文物部副部長Yomna El-Bahar致辭時強調,埃及與中國同為古老文明,雖遠隔重山,卻共享對遺產的深厚尊重。埃及文化遺產是源自歷史深處的活力量。此次展出的250件無價之寶,每一件都承載着過去的訊息,訴說着一個持續塑造人類想像力的文明,闡釋埃及的豐富遺產及其在塑造文化認同和人性方面的深遠作用。

木乃伊面具。(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貓木乃伊。(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陳智思表示,此次展覽有助深化香港與埃及之間的文化和旅遊聯繫。他特別感謝埃及旅遊和文物部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的慷慨合作,使展覽得以實現。自2022年開幕以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已接待超過350萬訪客,充分展現其文化重要性與持久公眾吸引力。

古埃及富裕家庭的馬桶。(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Mohamed Ismail Khaled致辭表示:「展覽不僅是文物展示,更是過去與現在、埃及與世界,以及兩大文明之間的對話。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取得巨大成功,顯示中國公眾對埃及遺產的深厚興趣與欽佩。我們確信在香港將延續這一勢頭,為觀眾帶來同樣豐富難忘的體驗。」

神廟附近用三種文字書寫的石碑。(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介紹,展覽深入探討古埃及文明的政治、文化和社會脈絡。結合創意多媒體應用,打造沉浸式體驗,設有逾10項多媒體互動裝置於展廳內外。此外,觀眾可選購140款由館方設計的展覽主題商品,將體驗延伸至博物館之外。

古埃及涼鞋。(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古埃及的供奉石碑。(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古埃及國王阿肯那頓巨像。(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古埃及墓葬中的假門。(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人形棺。(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古埃及國王邁步像。(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帶有神像的椅子。(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古埃及官員的抱碑像。(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古埃及喪葬石碑。(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埃及王后的獅身人面像。(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開幕禮上的埃及歌舞表演。(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多圖)「古埃及文明大展」11·20起開放 為香港歷來規模最大古埃及文物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