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5於今日(18日)舉行。在現場答問環節,專家圍繞中國經濟發展相關熱點話題分享觀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蔡昉在發言時表示,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對於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至關重要,而收入是消費的根本來源。他指出,當前中國總體收入差距的構成包括農村內部、城市內部以及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其中,農村收入分配狀況改善較快,城鄉收入差距也在大幅縮小,但城市內部收入差距縮小速度減慢,這與城鎮就業正規化程度下降相關。靈活就業等新就業形態佔城鎮全部就業比重較高,而相關從業者收入穩定性、崗位穩定性不足。
他認為,初次分配領域應着眼於提高就業正規化程度,發揮勞動力市場制度的作用。同時,可通過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的均等化、普惠化等再分配手段,實現更公正的收入分配。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國際諮詢委員沈聯濤指出,中國金融改革應堅持務實、普惠、以人為本的方向,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同時可通過合理的稅收調節補助弱勢群體,形成良性循環。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提到,中國經濟總體態勢良好但面臨消費不足的情況,而這與收入分配問題相關。他建議加快養老金改革,在財政政策中加大相關投入,並探討將大規模國有資產轉為社保基金,既擴大消費、提升社保水平,又促進股市增長,同時建議在「十五五」期間大幅提高城鄉居民養老金標準。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宇燕強調,「十五五」規劃建議強調擴大高水平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開放不僅是市場開放,更包括制度性開放,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與國際接軌,既能引入競爭,也能促進國內改革和統一市場建設。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表示,二十屆四中全會為香港指明了清晰的經濟發展方向。香港應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要抓緊科技發展機遇,緊跟「AI+」行動。此外,香港應憑藉「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為內地企業出海提供金融、專業服務及國際關係支持。
(點新聞記者章芸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