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與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日(18日)見傳媒宣布,第三間醫學院將由香港科技大學籌辦,標誌着香港籌建第三間醫學院邁出重要一步。第三間醫學院旨在與現有兩所醫學院實現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形成協同效應,長遠提升香港醫療服務水平。
香港醫療系統長期面對人手不足的問題,再加上本港人口老化越趨嚴重,迫切需要興建新的醫學院。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為增加醫生,並配合香港發展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除增加現有兩所醫學院培訓學額外,政府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將成立工作組邀請有意開設新醫學院的大學提交建議書。
眾所周知,籌建第三間醫學院是惠及香港市民、支撐國家醫療事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政策,對鞏固香港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地位意義深遠。政府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間醫學院,就是為了培育更多醫療專業人才、推動醫療科技發展,造福社會,造福民生。
既然是興建第三間醫學院,就需要有創新思維,要與現有兩間醫學院錯位發展。事實上,科大在申辦醫學院的過程中,亦做了大量工作。今年2月,科大與英美頂尖醫學院合作,推動籌建香港第三間醫學院。當中,倫敦帝國學院協助科大制定第三間醫學院的發展藍圖,以及草擬一個全面的規劃方案;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將與科大在師生交流、研究及國際協作方面展開合作,並可為科大學生提供臨床課程和實習機會,並為駐院醫生及專科醫生提供培訓課程等。
科大這些創新舉措令人眼前一亮,再結合科大自身在人工智能、機械人等創新科技上的成果,相信有助提升香港醫學教育、鞏固香港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地位。科大亦表示,新醫學院將充分運用科大在數據科學、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技術等領域的領先優勢,將先進的科技融入臨床培訓,積極推動從實驗室到病床的轉化研究,最終在疾病診斷、治療方案及患者照護等領域取得突破。
為推動第三間醫學院早日落地,科大亦花費一番功夫。政府去年底公布,會於北部都會區牛潭尾預留土地,發展新醫學院校舍及新綜合醫教研醫院。考慮到牛潭尾的建設進度,短期內發展新醫學院校舍不太可行。因此,在牛潭尾用地落成前,科大將於過渡期內自資20億元,於清水灣校舍興建新醫學院綜合大樓,目標是在2028年迎來首批50名醫科學生。科大這一舉措可謂兼顧了新醫學院的未來發展與現實需要,讓新醫學院2028年起就可培養醫科人才,也讓醫科學生早日成才,彌補香港醫療系統人手不足的難題。
香港第三間醫學院的籌辦過程,亦體現了政府的創新思維和追趕意識。去年施政報告公布後的翌日,政府就宣布成立「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負責制定新醫學院的方向及準則,以及評核本地大學提交的新醫學院建議書標準。去年11月,科大、理工及浸大相繼成立相關工作組,準備提交建議書。今年3月17日,大學提交正式建議書截止日,科大、理大、浸大成為主要競爭者。5月3日,工作組與三間大學會面,就他們的建議書作深入討論,進一步了解其建議內容。工作組依據十大技術範疇進行深入評估後,今日宣布第三間醫學院由科大籌辦。同時,為確保新醫學院這一關鍵項目順利推進,工作組將繼續跟進相關細節,敲定籌建方案,並簽訂諒解備忘錄,確保新醫學院早日落地見效。
培養醫科人才,就是為了造福病人。作為公營醫療體系的骨幹,醫管局表態稱會全力支持科大發展新醫學院,亦會提供足夠支援予所有本地大學的醫學院進行臨床培訓及科研工作。三間醫學院可以透過香港的優良公營醫療體系,為本港醫療界培訓更多德才兼備的醫療人才,繼續提升本港的醫療水平。
眼下,籌建第三間醫學院邁出重要一步,但接下來還有很多重要且具體的工作要去做,包括資金安排、課程認證、教學醫院資源及招募教職員等範疇,還需要特區政府、科大和社會各界一道共同努力,多用創新思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主動識變、應變、求變,讓第三間醫學院早日落地,為香港培育更多新一代的醫療人才,惠及香港,造福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