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觀察|日右翼涉台動作非偶然 不能給高市早苗留下絲毫幻想空間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彭博社資料圖)

文/江東平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答辯時稱,「台灣有事」或構成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這一突破底線的惡劣行徑,對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造成了嚴重損害。

中日四個政治文件明確規定,日本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承諾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然而,高市早苗公然將台灣作為「密切關係的國家」進行舉例,不僅背離日本的官方承諾,也形成了對「一個中國」原則的直接衝擊。面對日方公然踐踏中國的核心利益,中方此次的一系列強烈反應、反制,也都是理所當然的。

儘管日方拋出諸如「只是延續以往立場」及「是假設之舉」等說法,為高市早苗砌詞狡辯。但此事顯然並非孤例,更非偶然。作為一個在政壇摸爬滾打多年的政客,高市早苗不會不明白,身為現任首相,又是在國會這樣的場合,一言一行意味着什麼。此外,日本近期各種涉台動作不斷。高市早苗在韓國APEC峰會期間公然會見「台灣代表」林信義;日本又向台灣前「駐日代表」謝長廷頒發勳章。其內在邏輯和策略取向都是一致的:日本右翼勢力正在不斷試探,將對台政策從以往的模糊表達向公開清晰的方向推動。

這一邏輯的支撐點,首先來自日本右翼勢力的歷史情結。如今是2025年,但日本右翼長期以來眷戀1895年侵佔台灣,不甘心1945年的戰敗,在意識中將台灣特殊化,千方百計要重拾軍國主義擴張的所謂「榮光」。

其次,是日本右翼深植於心的冷戰式地緣焦慮。中國如今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高,東亞格局經重塑巨變。日本曾長期憑藉經濟科技優勢「俯視」中國,如今其GDP卻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台灣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日本右翼誤導性地將台灣局勢與日本存亡直接綁定,將其作為制衡中國的首選「楔子」,並為推動擴軍、鬆綁防衛政策開路。

第三,是日本對陣容對抗的盲目自大。日本自恃以美國做靠山,不斷強化日美同盟,並在近幾年想方設法拉攏菲律賓、印度、澳洲等區域力量,打造反華包圍圈。自以為羽翼漸豐,便蠢蠢欲動。

第四,是日本國內政治利益的驅動。高市早苗的上台可謂是一波三折,好不容易「拼湊」足票數,差一點陷入當選自民黨總裁卻進不了首相府邸的尷尬。其基本盤由奉行親台路線的右派力量構成。高市早苗上台伊始就拋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是出於獻媚、鞏固政治基本盤的需要。

所以,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經過精心算計的一場戲碼,絕不可等閒視之。四個政治文件是中日關係的基石。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日本有意將台灣問題從中日政治共識中抽離,為軍事捲入製造藉口,這對中日關係乃至地區安全,都是極具破壞性的。必須旗幟鮮明予以反擊,決不能給日本右翼勢力和「台獨」勢力的試探與挑釁,留下一絲幻想空間。中日關係要重新走上穩定軌道,日本就必須回歸四個政治文件的原點,切實停止一系列突破底線的涉台動作。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獨家觀察|日右翼涉台動作非偶然 不能給高市早苗留下絲毫幻想空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