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琉球地位未定有歷史根據

文/黎岩

為穩固自己脆弱的執政基礎、持續煽惑鼓動民粹及仇華抗華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繼早前公然發表涉台錯誤言論,暗示武力介入台海可能性之後,近日更狂言將推動改變二戰以來的日本無核政策,聲稱若繼續堅持「不允許核武器進入日本領土」的原則,可能會導致裝備核武器的美國軍艦被拒絕進入日本港口,從而在突發情況下削弱預期中的核威懾力。高市早苗上台伊始,即不惜觸犯亞洲各國的切身利益,亦無視曾經遭受日本軍國主義鐵蹄蹂躪的亞洲人民的憂慮,悍然觸及異常敏感的核武話題,在在反映了以靖國神社為象徵的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從而引起了亞洲各國人民,尤其是深受其害的中國人民的高度警惕。

據來自日本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高市正積極考慮重新審視日本長期奉行的無核三原則。日本是全球唯一遭受核武原子彈轟炸的國家,當年廣島原子彈爆炸的毀滅性慘景,迄今依然歷歷在目,怵目驚心,現在卻在考慮開門迎核武器,幻想引入美國核武保護傘。如此,倘若修憲成事,不僅僅是美國核動力航母的入港,之後極有可能是美國核武器猶如薩德導彈系統在韓國部署一般,日本政客勢必的如意算盤是,藉修繕核動力航母等相關工程,允許美國在日本部署可攜帶核彈頭的中遠程導彈,直接置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人民於核威懾的驚嚇恐懼之中。

在日本政客肆無忌憚主導並推動危險政策,加劇地區緊張局勢的情勢面前,中國政府為着維護國家利益,尤其是為着維護本國人民的權益,已即時提示國民謹慎前往日本留學及旅遊。雖然日本當局自覺高市言詞已經招致中國政府及中國人民的強烈不滿,並派遣外務省高官前來北京解畫。但依照目前的政治環境,期待高市收回其暗示「武力介入台海」及考慮放寬核武限制的言辭,幾無可能。為此,中國在加大對日本施加壓力,包括採取禁止重稀土出口日本、提醒國民避免前往日本旅遊等措施的同時,有必要重新審視並檢討對日政策,包括就琉球(沖繩)主權未定論付諸國際社會裁審,甚至因應日本妄圖改變戰後國際秩序之重要組成部分的日本無核政策,重新定義中國的核政策。

歷史上的琉球地區是一個依附於中國的地區政權,曾經長期搖擺於中國與日本之間,中國明朝及清朝曾對琉球王國階段性實施有效管轄,琉球人也一度亦成為當然的中國臣民。據成書於約2000年前的東漢年代的《越絕書》記載,百越分為「內越」和「外越」兩支。秦朝滅亡六國之後,獨外越不服,乘船避難於海上,故琉球人應是中國先民的後裔。

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直接影響,琉球在向中國朝貢時期吸收了大量漢學,以及儒家禮儀制度,接受儒家思想,大量琉球人留學中國,被稱為「唐監生」、「勤學人」,特別是久米村居住了眾多的福建移民。此外,琉球特有樂器有與三弦類似的三線(蛇皮線)。琉球武術空手道又稱「唐手」,明顯源於中國武術。傳統的琉球舞踊和戲劇(組踊)也更接近中國江浙福建一代的地方戲劇,與日本的舞蹈和戲劇並不完全相同,琉球音樂伴隨着琉球與中國政治互往活動的過程中,傳播到琉球,後來變成了琉球王國的宮廷儀式音樂,因在室內坐着為王公貴族演奏,故名「禦座樂」。

1472年明朝使臣冊封琉球王,琉球國亦承認自己為中國明朝的藩屬。1644年清兵入關後,琉球同時也自稱大清藩屬。1879年(日本明治十二年),日本政府在琉球「廢藩置縣」,不願被廢黜的國王尚泰曾派使臣向主權國清廷乞援。清日就琉球問題開始談判,清王朝提議,基於歷史及現實,把琉球群島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島為日本領土,沖繩本島及其附近島嶼作為一個獨立的琉球王國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島群島(包括釣魚島)則作為清國的領土。琉球問題一直拖延至甲午戰爭,1895年甲午戰爭後,日本同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管治權劃歸日本,可見琉球群島與台灣島嶼地位一致,皆屬於日本軍國主義從中國手中強取豪奪所得。

根據二戰後匡定國際政治版圖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領土僅限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座大島和周邊小島,並未提及琉球。據歷史文獻記載,1943年,開羅會議中,面對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多次質詢,蔣介石表示不反對由美中共同佔領和託管琉球群島,另有一說,羅斯福向蔣介石表示打算將琉球群島歸予中國,但被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蔣介石拒絕。

1951年《舊金山和約》第三條確立美國對琉球群島的管治權,但並沒有明確主權歸屬,亦根本未提及琉球與日本有任何關係。只是礙於在琉球(沖繩)美軍的胡作非為引致的琉球居民對美軍的強烈不滿,以及美國當局試圖在戰後兩大陣營的對抗中,將琉球(沖繩)前置為東西方抗衡的楔子,美國才於1971年與日本私自簽訂《沖繩返還協定》,將沖繩施政權交予日本管治,但其主權歸屬始終懸而未決。聯合國至今都沒有任何一份正式公開的文件,承認日本對琉球的主權。

在中日關係緊張且短期內難以緩和的客觀形勢下,不論是從歷史、法理,還是沖繩民情等多重因素考慮,中國對包括沖繩在內的琉球群島提出主權申索,都具有正當的歷史及法理根據。同時這也是有效壓制軍國主義勢力,徹底剷除好戰的日本軍國主義陰魂的有效手段。國際關係的縱橫捭闔,其實就是博弈與討價還價。縱然未必能夠真正實現對琉球群島的主權管轄,但以退為進,通過討價還價徹底解決釣魚島爭議,實現中國對釣魚島完全正當有效的主權管轄,化解中日釣魚島爭議,亦不失為一種下策中的上策。

同時,針對高市早苗等日本政客妄圖顛覆戰後國家秩序框架,圖謀改變日本的無核地位,且明目張膽地主張引入美國核武保護傘,為日本最終擁有核武鋪路的險惡用心,中國應當不失時機地檢討中國核武三原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對無核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以及堅持暫時停止核子試驗,並支持無核武器國家建立無核武器區。對於膽敢介入阻擾中國統一大業的任何國家,不論其是否擁有核武,只要其本土部署有任何國家的核武,包括允許美國核動力航母使用日本本土港口,作為武力干涉介入中國統一大業的前進基地,都應視為擁有及有可能使用核武並將會直接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打擊目標。為着完成祖國統一的民族復興大業,應不惜一切代價地拒敵於千里之外,對公然介入或妄圖介入染指台海的外部實力,無需心存善念地宣示不首先使用核武,以保持先發制人的戰略威懾與戰略主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講真D|琉球地位未定有歷史根據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