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興銀
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經濟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就在昨日(17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預期,特區政府今個財政年度(2025/26年度)有望錄得156億元盈餘,而財政儲備截至2026年3月底預計可達6699億元。受新冠疫情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特區政府在2021/22年度錄得盈餘後,已有連續3個財政年度出現赤字。隨着特區政府謹慎及具前瞻性的財政管理漸見成效,今年終於迎來曙光。
香港有望提前擺脫赤字的秘訣何在?德勤就直言,雖然今年賣地收入僅10多億元,但由於港股成交暢旺,股市平均每日成交2000億元,庫房每日印花稅進賬2億元。計及經濟增長帶動薪俸稅、利得稅等收入水漲船高,本財年庫房將錄得逾百億盈餘。也就是說,受惠於經濟持續向好,香港有望提前擺脫赤字。
港股成交到底有多暢旺呢?港股在10月份平均每日成交額逾2700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8%。今年第三季,港股日均成交近2700億元,而去年同期僅有100億元多一點。今年首10個月,港股平均每日交投逾258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78億元上升逾一倍。
這當中,來港上市的新股表現亮眼。港交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香港有42隻新股上市,相較去年同期增長40%,集資總額也是2021年以來新高,並已超越去年全年的876億港元。今年首10個月,新股集資金額達2160億元,按年上升逾兩倍。
德勤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港交所IPO集資額位列全球第一(1067億港元),不僅超越去年全年水平,而且大幅高於位列其後的納斯達克的713億港元。香港新股市場表現突出,折射資本市場對香港作為全球金融樞紐的信心。從硬科技巨頭寧德時代到新消費品牌泡泡瑪特、蜜雪冰城、老鋪黃金等,這些新上市公司取代互聯網企業成為港股新晉「吸金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固的背後,亦是香港經濟持續向好的體現。本港今年第三季GDP按年實質增幅擴大到3.8%,表現為近兩年最佳,出口、消費及投資三大經濟支柱的表現均持續良好。香港GDP連續11個季度錄得按年增長,特區政府亦上調全年預測至3.2%,這將是疫情後GDP連續第三年保持增長勢頭。
以外貿為例,香港的商品出口在首三季合計按年實質顯著增長11.3%,當中輸往內地和東盟地區的出口表現尤為強勁,以貨量計分別增長14.6%和27.1%。這既是受惠於形勢發展,也是受益於過去多年扎實的工作,包括開拓更多新的貿易夥伴、同時積極助力內地企業「出海」,加強香港雙向平台的功能等。在整個亞太區更緊密的經貿合作關係中,香港扮演更關鍵的節點角色。
在一系列經濟利好數據下,特區政府向上修訂了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並預告失業率緩和甚至下調。就在昨天,旅發局公布,10月初步訪港旅客數字為約46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12%。今年首10個月,共錄得約4100萬訪港旅客人次,同樣按年增加12%,可謂顯著增長。同時,私人消費開支在第三季增速輕微加快,按年實質進一步上升至2.1%,反映本地市道逐漸恢復。
一邊是香港經濟持續向好,另一邊是不少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也有回流香港上市的意向。不過據統計,目前300至400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只有逾10%已回流香港雙重上市。德勤指出,若特區政府能優化上市制度,吸引更多企業來港上市,將會對稅收產生更加正面的影響。
加上今年,本港經濟將連續第三年取得正增長。展望明年,香港經濟可望繼續增長。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言,要進一步延續經濟增長勢頭,還需大家鼓勵家人、朋友及同事於12月7日立法會選舉踴躍投票,選出賢能的立法會議員,共建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