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各界:候選人論壇亮相展風采 更要勤力落區聽民意

【點新聞報道】第八屆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12月7日舉行,政府自昨日(11日)起至本月底一連舉辦39場2025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方便市民更好了解選舉及候選人的政綱和理念,投出手中的重要一票。多位接受點新聞訪問的政界人士說,政府舉辦的選舉論壇在展示候選人風采的同時,可以加強市民對候選人自身及其政綱的了解。現時距離投票日不足一個月,候選人在選舉論壇亮相之後,更要勤力落區,主動與選民接觸,增進選民對候選人的熟悉和了解,便於優中選優。

王國興:發言要有溫度 必須親身接觸用心調研

曾經在多場選戰上陣的前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指,作為候選人,需要頻繁落區,提升知名度,目前距離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只有3個多星期,時間緊迫。他分享參選經歷指,不同時段接觸的市民各有特色,例如,早上及下午繁忙時間有較多上班上學一族,中午就以家庭主婦及退休人士為主,部分社區如東涌亦要考慮機場員工的當值時間等等,「以前仲可以同時間慢慢長跑,依家直頭係百米短跑,每一秒都十分之寶貴」。

王國興指,作為候選人,需要頻繁落區,提升知名度。(點新聞資料圖)

王國興舉例指,很多社情民意需要候選人親身接觸、仔細聆聽,例如,有候選人提及經濟轉型期有店舖空置,亦有人講述工友遭到無良僱主剝削,需要完善機制,這些聲音都是經過用心調研的,「只有這樣,候選人嘅政綱同發言,先有血有肉,先可以觸動群眾。」他認為,本屆選舉吸引很多青年才俊參選,他們願意投身到更高層級的議會發聲,有助推動立法會年輕化,對香港而言,絕對是社會向前發展的好消息。

蔡素玉:選舉時間緊迫 新人須想方設法突出自己

同樣有多場選戰經驗的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蔡素玉則指出,以往候選人有較多日子準備,而本屆選舉由提名期到投票日的時間較短,對知名度較低的新人是不利的,應尋找機會,突出自己,避免給人印象模糊的感覺。被問到有何建議,她直言,需要候選人各顯神通,增加接觸面,「以前要完全靠人面對面,現在有社交平台和軟件支援,甚至有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方式方法都完全唔一樣。」

蔡素玉指,知名度較低的新人應尋找機會,突出自己。(資料圖片)

蔡素玉認為,每種選舉模式各有優缺點,以前持續時間較長,對候選人、助選團隊以至市民,都是一種另類的煎熬和折磨。例如,主角要花費大量時間出席大大小小的論壇及活動,居民經常被人拍門拜訪、在重要的交通出入口被人頻繁轟炸,她直言自己「去到後期,已經成個人散曬」。她特別提及,過往接觸專業團體和社團的經歷,尤其是代表們提出的地區問題、解決方案與建議,都變相幫助她日後的議會工作,重申候選人落區聆聽意見是十分重要。

湯家驊:資訊發達反而訊息雜亂 有時老老土土效果最好

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本屆選舉有許多新人參選,儘管當中不乏資深區議員,但立法會涉及更大的服務範圍,需要候選人有一定的時間投入,累積知名度,讓選民認識自己。被問到3個多星期是否足夠,湯家驊直言,對比改制之前,直選選區由5個增加至10個,範圍沒有以前大,形容「以前跑新界東,真係西貢跑到上水」,「只要由今日起,認認真真,全力以赴,時間仲係足夠」。

湯家驊分析指,參加選舉論壇固然重要,候選人亦不能忽略落區體察民情的重要性。(點新聞資料圖)

湯家驊分析指,參加選舉論壇固然重要,候選人亦不能忽略落區體察民情的重要性。他直言,在資訊發達的年代,候選人有很多方式接觸市民,反而訊息太多、太雜亂,「有時老老土土,效果最好,要令到市民看到、聽到、感受到你的工作,對方自然會對你有信心,願意投下信任一票」。

傅健慈:候選人切忌紙上談兵 要走進社區聆聽真實民意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法學教授傅健慈表示,立法會選舉臨近,候選人時間緊迫,更需積極走進社區,聆聽真實民意。香港正處於發展關鍵期,市民對民生議題的關注日益迫切,紙上談兵難以回應社會期待。候選人應主動深入屋邨、街市、小店,與市民面對面交流,從基層角度掌握社會脈搏。

傅健慈說,候選人應主動深入屋邨、街市、小店,與市民面對面交流,從基層角度掌握社會脈搏。(點新聞資料圖)

傅健慈說,當前最需關注的議題包括房屋短缺、安老服務不足、青年向上流動困境,以及地區設施老化等民生痛點。這些問題不能單靠議會辯論解決,必須通過持續落區,了解地區最真實的實況,才能提出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他強調,候選人應以行動證明,自己不僅是選票的爭取者,更是民意的實踐者。唯有扎根社區,才能讓政治回歸服務市民的初心和本質,增強公眾對議會的信心。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相關報道:

(有片)立法會選舉|直擊新界北地方選區論壇 候選人倡優化區內交通基建 助力北都發展

(有片)立法會選舉|各界:論壇展現候選人最好一面 擺脫「攻防戰」泥漿摔角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立法會選舉|各界:候選人論壇亮相展風采 更要勤力落區聽民意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