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葉劍英的劍膽英風永垂史冊

文/關品方

筆者留意到最近內地網上有不少關於葉劍英元帥的討論。他的功績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1976年撥亂反正,活捉「四人幫」,引發網友浮想聯翩。

葉劍英是開國元勳,1949年他52歲。葉劍英曾數度在危急關頭扭轉乾坤,挽救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紅軍。周恩來曾評價他「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生動詮釋了葉劍英在歷史緊要關頭的擔當與忠誠。筆者在本年3月曾經有文章詳細介紹過葉帥,葉帥是客家人,家鄉在梅州,那裏有他的紀念館,值得去看看。

作為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葉劍英為中國軍隊的建設作出卓越貢獻。他是武裝起義的領導者(廣州起義)和參與者(南昌起義),是解放軍創建和擴建的領導人之一,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擔任重要軍事和參謀職務,參與指揮了多場關鍵戰役。葉帥長期擔任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紅軍學校校長等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建設和戰略指導作出重要貢獻。1955年授銜前,他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華南軍區司令員等職,是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領導人之一。葉劍英被授予十大元帥是基於他在革命戰爭和軍隊建設的卓越領導,並非單純在戰場上的戰功。用一句話概括,他的貢獻體現在軍事指揮、軍隊建設、戰略決策和政治領導等方面,是全方位軍事謀略家。

葉帥長期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52年來輔弼周恩來總理,兩人可說是生死之交,親密合作的次數數不勝數。從黃埔軍校、南昌起義、西安事變、重慶談判、以至結束十年動亂、匡扶鄧小平撥亂反正,葉帥都不負周總理所託,出色地完成任務。他晚年輔助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更是偉大功績,值得另文討論。

毛主席曾評價葉帥「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葉帥最擅長、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決斷能力,多次拯救了重要人物、扭轉了重大事件,有大功於社稷和人民。

葉帥在1927年(30歲)有過兩次關鍵行動,非常精彩。本文參考馬少華的《歷史客棧》,重點介紹風華正茂的「周葉合作話當年」。

1927年7月,汪精衛在武漢叛變革命,出賣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的1700名師生;殺紅了眼的蔣介石,準備對這些革命青年大開殺戒。唐生智派了大批軍隊包圍這批師生。危急時刻,葉劍英挺身而出,他知道張發奎和唐生智有矛盾,游說張發奎反對唐生智。葉劍英的慷慨陳詞使張發奎信服,於是對唐生智威逼利誘,迫使唐生智放棄動武。在葉劍英隨後的籌劃下,1700名師生被編入第二方面軍教導團,成為後來廣州起義的骨幹力量。這1700名師生之中,有羅瑞卿、許光達、程子華、陳伯鈞、臧克家,後來成為兩名大將、一名上將、一名兵團司令、一名詩人。如果沒有葉劍英,他們當年都會喪生在唐生智部隊的亂槍之下。

周葉共事3年(1924年至1927年)。1927年初,葉劍英在國共決裂前夕毅然決然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他在張發奎部隊任參謀,身份尚未暴露。周恩來指示葉劍英不要趕來南昌參加起義,要留在張發奎部隊內發揮配合作用。張發奎一直懷疑他麾下的賀龍和葉挺左傾,在汪精衛的唆使下誘騙賀龍和葉挺上廬山,決定對他們兩人「杯酒釋兵權」。葉劍英以參謀的身份驚悉此事,立刻親自出面邀請葉挺和賀龍到廬山腳下的九江「一起遊覽甘棠湖」。

在甘棠湖上,四周無人,葉劍英詳細分析革命形勢及南昌起義的具體安排。賀龍和葉挺一致認為蔣汪張都沒安好心,認為絕不能上山。在葉劍英的安排下,二人找藉口拒絕了張發奎的調令,把軍隊拉到了南昌。八一南昌起義的主力是賀龍和葉挺的軍隊。葉劍英雖然沒有直接參加南昌起義,但他對南昌起義的貢獻極大。

張發奎把賀葉兩支部隊視同自己的私人軍隊,卻被他們帶走了。張發奎震怒,準備派兵消滅這兩支叛軍。葉劍英以參謀的身份「客觀分析形勢」,他覷準張發奎想做「廣東王」的心理,勸他暫時不要出兵,讓賀葉的部隊牽制住李濟深。李濟深出兵後,廣州城防空虛,張發奎就可南下直取廣東。張發奎深思後認為有道理,也就放過了賀葉兩支部隊,裝模作樣追了一段就放手。

葉劍英穩住了張發奎後,還要穩住教導團的軍心。因為大革命失敗,很多團員都對前途信心不足。葉劍英長於做思想工作,在他的運籌下,教導團的軍心堅定。下一步是武裝教導團。當時黨組織決定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後還要發動廣州起義,由葉劍英負責。他為了給教導團準備軍火,利用張發奎信任自己的優勢,建議應增加粵軍的實力以對抗李宗仁的桂系。張發奎一直懷疑教導團受共產黨影響過深,但對葉劍英還是言聽計從,答應給教導團配備武器。為了釋除張發奎的疑慮,葉劍英辭任團長,讓張發奎委派親信接任。教導團的實權其實掌握在葉劍英手裏:營長以下全都是共產黨員。1927年12月的廣州起義由張太雷、葉挺、葉劍英、聶榮臻和惲代英領導,教導團是主力部隊之一。

葉劍英獨特的才華是擅於處理錯綜複雜的局面,雖然不是戰場上的廝殺,但決定戰場上的勝負,抵得上十萬雄兵。在1955年授銜的十大元帥中,共有7位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參與了南昌起義,包括朱德、賀龍、劉伯承、聶榮臻、林彪和陳毅;還有葉劍英的間接參與,功勞不下直接參與戰鬥的6位元帥。未參與南昌起義的其他3位元帥是彭德懷(平江起義),徐向前(海陸豐起義)和羅榮桓(秋收起義)。

葉劍英詩作不多,但寫得很好。南昌起義50年後的1977年,眼看中國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葉帥寫下《八十抒懷》七言律詩,筆者記得頭尾四句是「八十毋勞論廢興,長征接力有來人。」「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筆者認為,葉帥是「烽火連天顯將才,丹心一片為人民,足智多謀勝諸葛,生擒奸佞除毒害。」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葉劍英的劍膽英風永垂史冊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