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日(12日)宣布在量子通訊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搭建了香港首個量子通訊網絡,並完成以量子晶片為平台的全球最長光纖量子通訊網絡安全測試。
負責該研發的理大量子技術研究院院長、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量子工程與科學講座教授劉愛群指出,擁有強大算力的量子計算機可以瞬間破解傳統加密技術,當今金融網絡、醫療系統、信息中心等正面臨嚴峻的網絡安全挑戰。他強調,量子通訊加密技術採用硬件加密、隨機加密,「一鑰一密」,理論上在物理層面無法破解,可有效保護數據安全。
劉愛群介紹,傳統量子加密機多採用光纖等方式製作,尺寸大、成本高、穩定性差。而他和團隊利用半導體芯片加工技術,將龐大系統做成了長12毫米寬4毫米的量子晶片。該晶片可以以1.25GHz(千兆赫)時脈高速運行,達到45.73kbps(千位元每秒)的穩定秘鑰生成速率,具備尺寸小、成本低、可靠性高、可大批量生產的特點。
此外,他的團隊還利用香港HKCOLO.NET數據中心捐贈的光纖網絡,成功搭建了香港第一個量子通訊網絡。該網絡長約55公里,連接了港九新界4個節點,可以做到點對點量子加密傳輸訊息。
點新聞記者有幸進入了理大量子實驗室參觀,這是香港第一個量子通訊網絡的4個節點之一。在實驗室內,量子晶片被集成於一台路由器,它在光纖網絡的傳輸中不斷地對數據進行監測、擬合與處理,是量子加密的核心組件。劉愛群表示,技術已經多次測試,非常成熟,「如果真正商業化,估計明年中或者明年底就能全面落地運行。」
劉愛群說,「在量子計算機出現前,傳統加密系統沒問題,但一旦有了量子計算機,傳統安全系統就可能被破解,所以必須換成新一代技術來抵禦新一代攻擊,這就是矛和盾的關係。」
(點新聞記者劉鴻霖報道)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