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港鐵站出口改名的茶杯風波

文/黎岩

港鐵何文田站A出口指示牌近日由「愛民邨/何文田邨」,更改為港鐵上蓋豪宅「朗賢峯」,引起附近居民不滿,港鐵最終從善如流,將涉事指示牌修改為「何文田邨/愛民邨/朗賢峯」三地並列。不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應東九文化中心正式啟用,港鐵又把九龍灣站B出口指示牌,由「淘大花園」改為「東九文化中心」,結果是順得哥情失嫂意,傷了淘大花園逾萬人的心,又引致淘大人議論紛紛。

政府於2000年經立法會通過前地下鐵路公司(現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上市的條例草案,政府最少會有20年繼續作為該公司的最大股東,股權和表決權不低於50%。當局又稱,如果有意減低在該公司的股權至低於50%,「政府須要有信心公司在釐訂地鐵票價的時候,必會充分考慮乘客對票價的接受程度和公眾利益」。當局在兩鐵合併時,亦表明地鐵公司上市公司的身份維持不變。現時政府在港鐵的持股量有約77%。

環顧本港的藍籌上市公司,其大股東持有僅三成多四成股權,就足以控制該等公司。一來政府作為港鐵最大股東,持有港鐵的絕對控股權,意即政府應該對港鐵擁有絕對的話事權;二來港鐵最為大型公營機構,須在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地展現其公營機構旨在維護大多數市民權益的初心;三來港鐵作為一家獨立上市的公司,必然要考慮全體股東的商業利益及主觀願望,在維護上市公司的商業利益的同時,必須兼顧全體市民的福祉。亦因此,港鐵在作出事關市民福祉的任何決定時,必須充分考慮民心、民意、民情。

對於港鐵各站點出口究竟如何標識,港鐵表示,一般是以出入口最近最著名的地標/建築物以作標示的做法,而因應各地區的景物變化作出修改。港鐵會更全面地照顧不同市民的需要。港鐵又稱,會繼續不時檢視站內標示及資訊,以反映車站周邊發展,為乘客提供清晰指引及附近地標及建築物等資訊。

以淘大花園為例,有44年歷史、近5,000戶居住的「淘大花園」,居住有逾萬市民,改為剛揭幕的「東九文化中心」,雖然對於已經輕車熟路的淘大花園居民而言,不會出現迷失路的情景,斷然不會「搞到我唔識返屋企」,但似乎還是有傷淘大市民的心。當然,作為剛剛落成的九龍灣牛頭角一帶的地標建築東九文化中心,確實需要標識在出口的顯眼處,畢竟,不僅僅是區內居民,很可能有圖新鮮的區外市民會光顧東九文化中心。

港鐵何文田站上蓋豪宅「朗賢峯」入伙後,近日有聲稱住於附近愛民邨的居民投訴,何文田站A出口指示牌由原本「愛民邨/何文田邨」改為「朗賢峯」。事件曝光後一日多後,何文田站A出口的指示牌,已於昨日恢復原貌,再次更改,中文由左至右標示「何文田邨/愛民邨/朗賢峯」。

其實早於2017年就曾發生過一宗令外界質疑的類似事件,港鐵彼時就被質疑升降機淪為豪宅住客專用。有網民在Facebook發帖,聲稱港鐵在放工繁忙時間,將觀塘綫延綫何文田站A3出口一部升降機鎖起,只讓鄰近豪宅「天鑄」住客使用,令居住公屋及居屋的乘客需「等多幾部𨋢」,批評港鐵安排失當厚此薄彼。港鐵當時承認只是將其中兩部升降機停留車站大堂及行人天橋樓層(即通往愛民邨及何文田邨),有關安排是參考了乘客意見及作實地調查後實施,指做法可更有效疏導人流,及確保繁忙時段的車站運作暢順。

就今次引致淘大花園及愛民邨居民不滿的更改標識事件而言,港鐵亦能夠從善如流,聽取地區人士的呼籲,並做出更正與調整,顯示了港鐵作為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快速應變處置能力。當然,作為市民日常搭乘最多的公共交通工具,在保障市民的公共權益的同時,應該更加全面準確地體現市民的意願。

為此,在諸如更改標識名稱及地鐵站內公共設施的使用這些涉及公眾利益的事項上,應該制定一套清晰明確的指引,一是要完全尊重社會歷史文化慣性,對於當區已有的大型的著名的景物以及新開發的社區、文旅景點等等,盡可能做出全面準確的標識,特別是針對近年興起的個性化專題特色旅遊,鑒於外地遊客或可能不太熟悉本港的地理文化環境,港鐵應該配合文體旅局推動的區區有景點,無處不旅遊的政策,適當調整標識及即時更新站內地圖指引,方便遊客,助力推動本港的文旅產業發展;二是針對社區的變化,包括市區重建之後的名稱變更,盡可能地照顧到社區老居民的出行需要及心理期望,在保留舊有標識的同時,能夠吐故納新,作出與時俱進的新調整;三是在作出調整改變時,盡可能地廣泛徵求當區市民的意願,在尊重最多使用該站出入的市民的意願的基礎上,做出適當的能夠為各方都能接受的調整;四是理解港鐵作為上市公司需要以盈利為經營目標對全體股東負責的經營原則,對於該區有多個商業社區的標識,可以適當考慮採取商業競價的模式作出取捨,以便在照顧整體社會情緒的基礎上能夠有一個統一的取捨標準。畢竟,就現時本港的地產行業發展的客觀情況而言,港鐵確實需要避嫌,避免箇中可能存在的涉嫌利益衝突。

總之,民生無小事。作為本港和諧社會的持份者,確實需要平衡各方的意願與利益,才能達致和諧的社會效果,港鐵作為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在最大限度保障公眾利益的同時,也必須考慮確保全體股東的商業利益。畢竟,港鐵公司不是慈善機構,也不是普通市民心目中的非商業化運作的機構。反過來講,港鐵作為全球營運及盈利最成功的鐵路公司,必然會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運作模式,包括出站口的改名及標識設置,公眾對此應該有知情權,應該讓利益相關者持份者能夠參與其中,至少應該讓他們感受到,他們的意願意見能夠得到尊重與重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港鐵站出口改名的茶杯風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