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略世界|民主黨重掌眾議院勝算幾何

文/張介嶺

11月4日,美國多地舉行地方選舉,民主黨表現出色。這是對特朗普執政表現的一次公投,其結果或影響明年中期選舉,甚至2028年大選。

先看弗吉尼亞州選。曾在CIA任職的前民主黨聯邦眾議員阿比蓋爾·斯潘伯格以領先15%的優勢擊敗共和黨對手、現任副州長溫瑟姆·厄爾-西爾斯,從共和黨手中奪回這個搖擺州的行政控制權,當選為該州首位女性州長。

與競選對手大談跨性別議題不同,斯潘伯格聚焦物價和州內數千聯邦僱員工資停發,在購買力和聯邦政府停擺議題上大做文章,引發共鳴,贏得了包括部分共和黨選民在內的廣泛支持。

而在新澤西州,由於稅負高,特別是房產稅和所得稅,電費也貴得離譜,執政黨易受攻擊,共和黨候選人傑克·恰塔雷利支持者打出了「受夠了高稅收」標語。

新澤西雖為民主黨傳統優勢州,但過去幾次選舉出現右轉苗頭。上次大選,特朗普僅差6%輸給哈里斯,與2020年輸拜登16%相比大有改善。四年前競選州長時,得益於與特朗普保持距離,恰塔雷利僅以3%輸給現任民主黨州長菲爾·墨菲。

這次選情也一度相當膠着,但恰塔雷利追隨特朗普過緊,在競選辯論中盛讚特朗普叫停風電場建設、打擊非法移民等政策,給其執政表現打了個「A」評,被特朗普譽為「100%MAGA支持者」,同時,也被聯邦眾議員、曾在海軍服役並擔任過檢察官的民主黨候選人米姬·謝里爾譏諷為特朗普的克隆,「特朗普讓他做什麼,他就會做什麼」。

謝里爾將其與特朗普及其治下的高物價、醫保等問題捆綁在一起的競選策略效果顯著,最終以領先13%的優勢擊敗對手,成為該州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州長,也是民主黨連續第三次贏得州長競選,新澤西州右擺勢頭被逆轉。‌‌

如果說斯潘伯格和謝里爾相對溫和務實外,那麼,現年34歲的民主黨候選人紐約州眾議員佐赫蘭·馬姆達尼以50.4%得票率擊敗紐約前州長、獨立候選人安德魯·科莫和共和黨候選人柯蒂斯·斯利瓦,成為紐約市首位穆斯林市長、首位印度裔市長、首位90後市長則相當亮眼。

這並非因為民主黨勝選,即使不是這位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的新移民當選,料也是民主黨人科莫,而是因其奪人眼球的激進左派主張,包括建保障住房、公共交通免費、提高最低時薪、設立市營平價商店、凍結租金、免費託育,以及對大企業和收入前1%的富豪增稅等,受到工薪階層和年輕一代的追捧。

馬姆達尼的崛起主要歸功於美國進步派運動精神領袖、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桑德斯稱他為「民主社會主義者的火炬手」,預言其勝選可能成為「共和黨的噩夢」。正是在這位「白左」元老的加持下,他才得以在黨內初選時擊敗建制派老將科莫,導致後者不得不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

特朗普給這顆政壇新星貼上了「共產主義者」、「反猶分子」和同情恐怖分子的標籤,斥其為「100%的瘋子」,並喊話猶太人不要投他的票。為阻其上位,他不惜力挺科莫,稱「寧願看到一個有成功經歷的民主黨人獲勝」,甚至呼籲選民莫投無望勝選的共和黨候選人斯利瓦,以免票源分散,影響科莫選情,並毫不掩飾地警告,若馬姆達尼當選,將削減對紐約市的聯邦撥款。

也難怪特朗普將其視若洪水猛獸。馬姆達尼公開稱他是「特朗普最壞的噩夢」,有媒體更將其稱為民主黨「進步派的特朗普」,在民主黨左翼陣營複製共和黨右翼陣營的做法,以反傳統政客形象參選,擴大了選民基礎,或為民主黨東山再起提供了可以複製的模板。這當然讓特朗普頭疼。只是,「極端」碰「極端」,或加劇美國社會的分裂,對國家不一定是好事。

不難看出,三位民主黨候選人獲勝秘訣都是聚焦經濟議題,應驗了當初助推克林頓勝選的民主黨戰略家詹姆斯·卡維爾那句簡潔有力的政治格言:「問題在經濟,傻蛋!」 顯而易見,特朗普上台10個月,物價上漲,民眾不堪重負成為影響選民投票的關鍵因素,但白宮卻將關注點更多放在了移民和關稅之類的問題上,卻忽略了民生痛點,終遭反噬。

馬姆達尼的競選綱領與桑德斯的政治理念一脈相承,但其代表的「白左」思潮是把雙刃劍,玩得好,能吸引更多選民;搞砸了,或影響民主黨對中間選民的吸引力。「激進左派」還可能成為共和黨重創民主黨的利器。事實上,民主黨建制派對馬姆達尼的激進政策態度相當謹慎,能否調和與進步派的矛盾對民主黨中期選舉至關重要。

必須看到,‌地方選舉結果受地區經濟、人口結構、政策偏好等因素影響,不一定能反映全美民意‌,尤其是馬姆達尼的競選口號雖刺激選民投票熱情,但要落到實談何容易,弄不好還會反受其累。也就是說,僅憑三地選舉輕言民主黨將在明年中期選舉中翻盤為時尚早。倒是特朗普將敗選理由歸咎於其本人不在選票上,或預示着後特朗普時代共和黨吸引力弱化的困境。

對明年中選影響更大的或是國會選區重劃。11月4日,加州高票通過50號提案,批准在2030年人口普查前,由民主黨控制的州議會取代獨立選區重劃委員會主導選區劃分,明年中期選舉可望為民主黨奪回5個眾議院席位。

此事緣起共和黨。歷史數據顯示,中期選舉總統所屬政黨通常會丟失席位,而共和黨目前僅在眾議院佔微弱優勢,民主黨只需增加幾個席位即能重掌眾議院。如何避免出現這種結果?那就是提前重劃國會選區,通過將一名民主黨議員的選區整體併入另一民主黨議員的選區,迫使同一政黨兩名候選人火拚,或在民主黨議員的選區注入大量周邊紅縣選民等手段改寫政治版圖。

然而,重劃選區通常在人口普查之後,這個周期是10年,上次普查是2020年,下一次要等到2030年。特朗普想留下一份漂亮的「政治遺產」,一旦民主黨重掌國會,就很難像現在這樣「完全施政」。對僅剩一個任期的總統而言,如何等得及。

為此,早在數月前他就敦促共和黨主導的州議會重劃國會選區。7月30日,德州共和黨人打響了第一槍。儘管遭逾50名民主黨議員的集體抵制,8月20日,德州眾議院仍以壓倒性優勢通過了選區重劃法案,料將為共和黨中期選舉多攬得5個席位,從而引燃了一場兩黨之間的重劃選區大戰。

截至目前,全美有近20個州有重劃國會選區意圖。這不是簡單的技術性調整,而是服務於黨派利益的政治操弄,但美國憲法並未禁止州議會提前重劃選區。此舉對明年中期選舉,乃至美國選舉政治的影響值得關注。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嶺略世界|民主黨重掌眾議院勝算幾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