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多圖)全運會|以文體盛宴拉開序幕 一文欣賞開幕式精彩表演

【點新聞報道】11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上,三名機器人手持槌子,輕輕敲擊在青銅句鑃模型上,來自千年前的金石之音《彩雲追月》響起,香港維多利亞港、澳門大三巴、廣州「小蠻腰」等標誌性元素相繼在九塊大屏幕上出現……以「圓夢未來」為主題的文體盛宴正式拉開序幕。

句鑃(gōu diào)是產生於東周時期吳越地區的青銅敲擊樂器,其名稱並非源自古籍記載,而是源於器物本身的銘文。現存的銅句耀中,數量在三件以上且成編的極為罕見,廣州出土的銅句鑃八件成組,是較為少見的大型銅句鑃。開幕式主創團隊在前期採風時得知這一珍貴文物信息後,隨即萌生了用現代科技對話千年文物的靈感,最終選定以代表廣東前沿科技的機器人敲擊句鑃的形式,完成這場 「千年對話」,讓千年前的文物聲音在十五運開幕式上響起,讓世界聽見 「中華民族共同的聲音」。文明的延伸和發展在這一刻具像化。

水舞台之上,與心跳同頻的鼓聲震耳欲聾,數不清的南獅隨着鼓點起舞,半空中一條巨型「鰲魚」從天而降,緩緩「飛」入會場,讓全場觀眾都忍不住發出了「哇!哇!」的驚嘆。彩色的鰲魚栩栩如生,沿着會場上空盤旋飛舞,與屏幕上、舞台上的舞獅,以及《男兒當自強》的音樂互相呼應,營造出一種激情澎湃的氛圍。  

半空中一條巨型「鰲魚」從天而降。(點新聞記者攝)

鰲魚,在民俗文化中,被視為「鯉躍龍門」化龍前的過渡形態,常作為祥瑞象徵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因此,其形象被廣泛應用於傳統建築裝飾,如廣東番禺善世堂的「鰲魚吞脊」脊飾。陳家祠的屋頂脊飾上也裝飾着獨特的兩根長長翹須向上翹起的龍頭魚尾的鰲魚,寓意着子孫在科舉考試中能夠榮登榜首,獨佔鰲頭。

鰲魚形象不僅應用於建築裝飾,還融合到民間舞蹈中。鰲魚舞是流行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的傳統舞蹈,2007年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江海相連,時空綿延。這片灣區樂土,因水而生,因海而盛。1000多年前、100多年前到40多年前,一脈相承,同根同源。這裏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千百年來,無數艘大船從這裏滿載着貨物和友誼揚帆起航。

《海闊天空》《中國人》等香港經典流行金曲的歌聲在十五運會開幕式現場上空飄蕩,引發了全場觀眾共鳴。談及這次粵語流行歌在面向全國觀眾的大型體育盛事舞台上的首次亮相,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開幕式藝術總監陳維亞表示,香港有很多優秀傳統文化,但流傳更廣的是香港歌曲,「請老百姓喜歡的歌手,來唱老百姓愛唱的歌」,是粵港澳三地文化在這裏匯聚的精神內核體現。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開幕式副總導演黃沛凌透露,這兩首歌是全體導演組共同決定的,且由第一次策劃構思開始就沒有改動過,「這一次全運會是三地聯辦,我們都是中國人,我相信也是我們全國人民共同的心聲。」

全運會開幕式表演。(新華社)
全運會開幕式表演。(新華社)
全運會開幕式表演。(新華社)
全運會開幕式表演。(新華社)
全運會開幕式表演。(新華社)
全運會開幕式表演。(新華社)
全運會開幕式表演。(新華社)
全運會開幕式表演。(新華社)
全運會開幕式表演。(新華社)
全運會開幕式表演。(新華社)
全運會開幕式表演。(新華社)
全運會開幕式表演。(新華社)
全運會開幕式表演。(新華社)
開幕式表演。(人民日報微博)
開幕式表演。(人民日報微博)
開幕式表演。(人民日報微博)
開幕式表演。(人民日報微博)
開幕式表演。(人民日報微博)
開幕式表演。(人民日報微博)
開幕式表演。(人民日報微博)
開幕式表演。(人民日報微博)
開幕式表演。(人民日報微博)
開幕式表演。(人民日報微博)

(點新聞記者黃寶儀、敖敏輝、盧靜怡、胡若璋、李紫妍 廣州報道)

相關報道:

(有片+多圖)第十五屆全運會隆重開幕!各地代表團入場

(有片)全運會|東道主來了!粵港澳三地代表團聯袂入場

(有片)全運會大揭秘!每個代表團都有專屬BGM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多圖)全運會|以文體盛宴拉開序幕 一文欣賞開幕式精彩表演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