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提振投票文化以公務員為示範激發香港民主活力

文/劉仲恒

選舉是公民參與最具象徵意義的體現,而香港即將於12月7日舉行的2025年立法會換屆選舉,正是促進社會共識與責任感的重要契機。近日有人建議,香港可借鑒澳門特區動員公務員投票的成功經驗,藉制度與行政安排鼓勵公務員積極履行公民義務。這不僅有助提升投票率,更能培養公務員作為管治團隊一員應有的政治倫理與公共責任,推動選舉文化朝健康、理性方向發展。

澳門2025年立法會選舉於今年9月順利完成,成為值得參考的案例。官方統計顯示,直選投票率達53.35%,較上屆提升約11個百分點,刷新歷史紀錄。這一成果離不開制度化的配套安排及清晰的行政指引。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第96條,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須容許當值人員在工作期間前往票站投票,並可提供交通協助,以便利投票。同時要求全程保持中立,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競選宣傳,確保選舉公正、透明。

更值得注意的是,澳門特區政府以高層帶頭方式展現政治責任。行政長官及多位主要官員多次呼籲公務員作為公共行政團隊的一部分,應積極支持選舉工作,依法履行投票義務。早於8月,行政長官岑浩輝已兩度致信三萬公務員,強調選舉是「重要的政治活動」,投票是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的具體體現。這一訊息既莊重又明確,成功凝聚公務員群體的責任意識和參與熱情。

同時,澳門亦推出多項便民措施,減少投票障礙。如設立免費接送巴士、兒童託管區及電子票站查詢系統,並允許家長帶同子女投票。這些細緻安排不僅顧及家庭需要,更體現了人性化行政,讓選舉更加平等、可及。

對香港而言,借鑒疑似錯誤| 建議:鑒(疑似错误)澳門的經驗有助提升制度操作的靈活度與公務員參與意識。香港擁有約414萬名登記選民,其中3.6萬多名為今年新登記,創下2022年以來新高。若能讓公務員在制度框架下積極履行投票義務,將能發揮「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帶動大眾投票參與。例如在投票日前,各部門主管可為員工安排合適時段前往投票,並報銷必要交通費用,以確保每位公務員都能履行權利與責任。

另一方面,政府應繼續拓展立體式宣傳,透過多渠道推廣選舉資訊。從行政長官及司局長的公開呼籲,到電視、電台、網上平台的宣傳短片;從地鐵及巴士廣告,到社區中心掛橫額及街頭燈柱旗,再到親子活動及藝文節目,皆能營造積極氛圍,讓市民感受到選舉的重要與自豪。

公務員是制度執行的中堅力量,其投票行為既是公民責任的實踐,也代表對制度的信任與支持。若能將這份責任文化制度化,香港的選舉生態將更成熟,民主參與亦將更具活力。當制度與公德並行,當公務員以行動帶動社會風氣,香港的選舉文化將不再僅是形式,而是凝聚社會共識、成就理性公民力量的重要平台。

筆者深信,只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推動更便捷、更有序、更具責任感的投票文化,香港的民主實踐必將延展出新的光譜。公務員的積極參與,將成為推動全城投票風氣、激發公民自覺的一道新動力。

(作者為香港全球專業青年倡議行動創始召集人、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提振投票文化以公務員為示範激發香港民主活力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