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渣打:強人民幣政策漸成形 香港續演人民幣國際化關鍵角色

【點新聞報道】11月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調升29個點子,報7.0836,創近13個月新高,較市場預測偏強約300點子。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將加快建設金融強國。2025年初,習近平主席進一步闡述金融強國的核心金融要素,並指出強大的貨幣是金融強國的第一核心要素。此後,中國開始更加明確地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主要貨幣,以減輕對美元的依賴。

渣打今日(7日)發布分析報告指,預計政府將進一步加強政策的協調統籌,以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目標並非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而旨在為國際貨幣體系帶來一個可行選項。決策部門或重點通過加快創新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為鍛造強大的貨幣奠定基礎。

渣打認為,強人民幣政策並不意味着決策層將有意推動人民幣升值,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政策有助於支撐其幣值。

從「強美元」到「強人民幣」政策

渣打分析報告指出,在美國強美元政策實施的十年中,人民幣實際上盯住美元,1995至2005年間,匯率基本維持在8.0左右,促進了中國經常賬戶順差的增長。在2005年國際外匯體制改革後,人民幣進入十年升值期,儘管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重新盯住美元,但2005年至2015年間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26%。2015年8月人民幣一次性貶值後,匯率呈雙向波動趨勢,外匯儲備基本穩定在3萬億美元的水準。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習近平主席在2025年初進一步闡述了金融強國的六大核心要素,其中「強大的貨幣」被列為首要要素。這開啟了強人民幣政策的新紀元,政府正探索建立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多種主要貨幣相互競爭的國際貨幣體系。

在6月的陸家嘴金融論壇上,央行行長潘功勝指出,歐元和人民幣有望在多極化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強調避免過度依賴單一主權貨幣,以增強國際貨幣體系的韌性。「十五五」規劃也再次強調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強人民幣議程的政策意義

渣打認為,強健的經濟基本面和健全的政策框架對於增強人民幣的國際信譽至關重要。預計中國的中期結構性政策與宏觀經濟政策將相輔相成,旨在保持人民幣的購買力並提升其全球認可度。

貨幣政策方面,儘管經濟周期性波動可能促使央行放鬆貨幣政策,但整體立場仍將保持穩健。這與央行長期以來對零利率和量化寬鬆等非傳統貨幣政策的保守態度一致,其原因在於超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導致資源錯配、鼓勵過度冒險並拉大貧富差距。國際經驗表明,一貫穩健的宏觀政策立場有助於增強一國央行及貨幣的信譽。

財政政策方面,近年來,中國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以減輕疫情和房地產市場回檔的影響,導致政府負債率上升。渣打估算,截至2024年底,政府廣義債務佔GDP比重將超過90%。短期內,政府的政策立場仍將偏向支持性,避免出現「財政懸崖」。同時,政府已採取措施,利用中央財政化解隱性債務並抑制地方政府預算外活動。當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如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能夠抵消傳統行業(房地產)的下行影響時,財政政策將逐步回歸中性立場。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現狀表明,財政狀況薄弱會削弱市場對該國資產及其貨幣的信心。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報告又預計,中國將推動建立人民幣計價的跨境支付體系,以減少對SWIFT支付體系的依賴。近期政府有意擴大數字人民幣在境外的使用,並繼續鼓勵在跨境電商活動中更廣泛地使用國內非銀行支付網絡,例如銀聯、支付寶等。該行認為,工作重點仍在於完善人民幣金融基礎設施,並將人民幣打造成一種便捷、可信賴的其他主要貨幣的替代選項,準備好在機會降臨時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香港在促進人民幣國際使用和吸引外國投資人民幣資產方面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香港作為資本自由流動且採用普通法系的國際金融中心,在啟動人民幣相關動議方面一直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如股票通和債券通項目,相關項目實現了中國與其他經濟體間資本市場互連互通。

(點新聞記者葉紫翎、楊楚依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解讀|渣打:強人民幣政策漸成形 香港續演人民幣國際化關鍵角色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