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紀念館重開!百年豪宅的傳奇故事

【點新聞報道】等了一年多,中環半山那座百年豪宅終於要重開了🎉!位於衞城道7號的孫中山紀念館,自2024年5月起閉館維修,現在帶着全新面貌回歸。從11月7日(本周五)起,遊客不僅可以免費入場參觀經過優化的常設展廳,還能趕上專題展覽「從醫人到醫國──孫中山與粵港澳文物展」,展期一直到2026年3月31日。

孫中山紀念館重開(圖片來源:香港孫中山紀念館官網)

說起這座紀念館,它的館址「甘棠第」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這棟1914年建成的豪宅,原本是富商何甘棠的私人宅邸,2010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今天就帶你走進這座承載了香港百年記憶的建築,聽聽那些課本上不會告訴你的故事。

🏛️ 甘棠第的前世今生:一棟豪宅的傳奇

甘棠第的主人何甘棠,是香港富商何東爵士的弟弟。這兄弟兩與孫中山還真有緣──何甘棠跟孫中山是中央書院(今日的皇仁書院)的同窗,而何東爵士更是曾經資助過孫中山的革命事業。雖然孫中山先生從未踏足過甘棠第,但這座豪宅因為這些源源,在百年後成為了紀念孫中山的最佳場所。

20世紀初的甘棠第(圖片來源:香港文物 Hong Kong Heritages FB)

這棟豪宅的故事可不少。何甘棠家族在1950年前一直在此居住,1960年轉讓給教會,直到2004年才被香港特區政府購入。有趣的是,何甘棠的女兒何愛瑜,就是國際武打巨星李小龍的母親!也就是說,這裏是李小龍的外公家。

大宅內部(圖片來源:建築署)

而且據聞何甘棠熱愛粵劇,常在宅內欣賞表演,有時樂聲甚至會傳到戶外。在二戰期間,這裏還曾被用作英軍的空襲防禦應急中心,見證過香港最黑暗的歲月。

🚩 孫中山時期的香港:革命的庶護所

為什麼孫中山紀念館要設在香港?因為香港對於孫中山的革命生涯,真的是太重要了。孫中山曾明確說過:「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於香港。」這句話不是客套。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香港,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當時香港不受清政府直接管轄,言論相對自由,這對於革命黨人來說簡直是天賜的機會。再加上香港地處廣東,與內地一水之隔,交通便利,又方便聯絡海外華僑,簡直就是為革命量身定做的地點。

1895年,孫中山在香港中環士丹頓街13號成立了興中會總會,香港從此成為革命組織的指揮中心。很多香港的志士也加入了革命行列,像是輔仁文社的楊衢雲、謝纘泰等人,都成為了興中會的重要成員。在長達16年的革命生涯中,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中,有六次是以香港為秘密策劃基地。

興中會總會舊址(圖片來源:孫中山史蹟徑)

香港的商人和普通市民都給予了革命極大的支持。不少商人傾家薟產資助起義,革命黨人前僕後繼的犧牲精神,深刻地影響和喚醒了民眾的反清意識。沒有香港這個庶護所,孫中山的革命道路肯定會更加艱難。

📖 孫中山在香港的有趣故事

說到孫中山在香港的歲月,除了革命大業,還有好多有趣的小故事。這些軼事,讓我們看見一個更生動、更真實的孫中山。

🔥 「四大寇」的革命豪情

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今日港大醫學院的前身)讀書時,經常與三位好友楊鶴齡、陳少白和尤列聚會。他們常在楊鶴齡的祖業楊耀記內縱論時局,言辭激烈,暢談反清革命的理想。當時的人們聽到他們的論調,覺得實在太大膽了,甚至有點離經叛道,所以戲稱他們為四大寇。這個稱號不僅沒有讓他們退縮,反而更彰顯了他們無畏的革命精神。

1890年左右攝於香港的「四大寇」合照。前排左起:楊鶴齡、孫中山、陳少白、尤列。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見證了孫中山革命思想的萌芽時期。(圖片來源:孫中山紀念館官網)

📚 勤奮好學的醫科生

孫中山在西醫書院求學時十分刻苦。當時首屆入學的12名學生中,最終只有孫中山和另一位同學順利畢業,可見學業之艱難。他不僅專注於課堂學習,還廣泛閱讀達爾文進化論等西方新思想的書籍。他曾表示,之所以選擇學醫,是因為「醫亦救人之術也」。

在習醫期間,孫中山表現出極強的動手能力。據稱,在進行化學實驗時,當他成功將硝酸與食鹽反應生成硝酸鈉後,會興奮地大叫起來。在協助老師進行手術時,他膽大心細,能熟練地遞送手術器械,深受老師們的信任和器重。

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求學時刻苦用功,首屆12名學生中只有他和另一位同學順利畢業。

🎤 演講中的趣聞

孫中山善於運用生動的故事來闡述道理。他曾在演講中提及科學家牛頓為方便家中兩隻大小貓出入,而在門上開了兩個大小不同的洞的趣聞,藉此說明不能盲目迷信權威,要學習西方學問好的一面,而非聰明人做蠢事。還曾用一個中了彩票卻丟了藏彩票的竹槓的苦力的故事,來比喻民族主義的重要性。

⛵ 被港英政府驅逐之後

由於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清政府的警惕,1896年,港英政府下令禁止孫中山在5年內踏足香港。但這並未阻止他的革命活動,他多次乘船進入香港水域,在船上會見和指揮革命黨人。這種「船上辦公」的方式,也算是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話。

✨ 建築看點:百年豪宅的華麗細節

甘棠第不僅有故事,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這棟樓高4層的豪宅,是英皇愛德華時期的古典風格,外牆由紅磚和花崗石礎成,弧形陵台由希臘式巨柱承托,氣派非凡。它還是香港最早以鋼筋構建並鋪設電線的私人住宅之一,在當時可謂黑科技滿滿。

走進室內,更是琅麗堂皇。室內裝修融合了巴洛克及洛可可風格,保存完好的彩色玉璃窗、陵台牆身的瓷磚、柚木樓梯的欄桿,至今依然散發著昔日的光彩。主要房間的天花飾有金箔點綴的灰塑鏤板,更顯奢華。

有一個小細節也很有意思:室內設有前後兩條樓梯,前梯供何氏家族使用,後梯則專為傭人而設,叫做妹仔樓梯。這種設計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階級觀念。如果來參觀,不妨留意看看這些建築細節,它們都是歷史的見證。

甘棠第內部保存完好的彩色玻璃窗,採用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設計,自1914年建成至今從未更換。當陽光穿透玻璃時,會在室內灑下絢麗的光影。(圖片來源:元創方官網)
貫穿甘棠第的寬闊柚木樓梯,扶手及欄桿雕飾精美,是昔日何氏家族往來各層的主要通道,體現了愛德華時期建築的華麗氣派。(圖片來源:古物古蹟辦事處)

ℹ️ 參觀實用信息

📅 重開日期:2025年11月7日(周五)

🕐 開放時間:

  • 周一至周三、周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 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 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 周四(公眾假期、孫中山先生11月12日誕辰及3月12日忌辰除外)、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

🎟️ 入場費:免費!

🎨 專題展覽:「從醫人到醫國──孫中山與粵港澳文物展」,展期至2026年3月31日

📍 地址:香港中環半山衞城道7號

這個周末,不妨來這座百年豪宅走走,聽聽孫中山和香港的故事🏛️✨。畢竟,這些故事不僅屬於過去,也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孫中山紀念館重開!百年豪宅的傳奇故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