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同鄉社團、青年團體、業界團體、工商協會、居民組織……中西薈萃的香港有着豐富多元的社團文化,縱橫交錯,形成聯結起不同階層與界別的社會網絡,共同推動社會發展。近年來也有許多青年社團陸續成立,積極參與社會事務。
【點新聞報道】第八屆立法會選舉將於12月7日舉行,這是全港市民密切關注的社會焦點。多位青年團體成員接受訪問時表示,普遍期望新一屆議會為青年提供凝聚力量、激發創新、拓展機遇的平台。他們認為,立法會選舉與市民日常福祉息息相關,他們將會鼓勵身邊的青年朋友積極參與投票,履行公民責任,用選票爭取更多發展機會,共同為建設美好香港出一分力。
「投票是信任一個好的制度」
香港湖南青年會會長孫秀祖今年已經是第三次參與立法會選舉的投票,這些年來,她切身感受到政策如何「走進」日常──以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為例,「以前回長沙,要轉車、拖着行李穿梭站台;現在在西九龍站刷證過檢,拎着一個小箱,走進月台就能上車。最快一班,3個小時10分鐘就到家。」她笑言,這種改變,不只是路程縮短,更是把「兩地的生活」變成了「一張車票的距離」,工作、探親、創業都變得更有可能。
細閱政綱做足功課作決定
談及投票抉擇,她說自己是九龍中選民,每次投票前都會「做功課」,看他們是不是真心為港做實事:「我會把候選人的政綱逐條看,標註與民生經濟、文化與青年政策有關的內容。也會留意他過去做過什麼、代表哪些人、遇到問題怎麼解決?」
孫秀祖提到自己的家國情懷源遠流長,「我的祖輩是抗日老戰士,父親在香港打拚,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她說,這種耳濡目染讓她明白「要將自身打磨強硬,才能參與支持國家前進發展」。七年來,她在港建立並帶領香港湖南青年會,從聯繫家鄉青年到推廣愛國教育,不斷吸引香港青年加入。她說:「第七屆立法會歷史性完成23條立法,維護國安保障香港穩定發展,為青年發展提供了更穩定的社會環境。」作為會長,她呼籲同鄉積極投票,履行公民責任,讓青年聲音更穩、更響。
展望新一屆立法會,她特別留意到更多年輕與專業面孔參選。「我期待看到更接地氣的提案」。她相信,只要議會有效運作、政策落地有力,香港就能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由治及興,持續發揮內聯外通與橋頭堡的作用。
她最後再次呼籲:「立法會選舉不是遙遠的事情,它就在我們身邊──是一趟更快回家的高鐵、一個更易租到的創業空間、一份更清晰的青年發展路線圖。請大家走進票站,用選票把期望變成行動,和我們一起迎接更好的香港。」
「用選票連接自己與社會」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張靜茵,18歲已登記為選民,如今即將第四次走進票站。她說,完善選舉制度後,亂象不再,「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實,競選回歸理性務實。對她而言,投票從來不是抽象的政治口號,而是生活選擇,因為立法會的每一項決定,都會折射到教育、就業、住房、文化與青年發展的細枝末節,影響每個人。
作為香港大灣區青年教育協會總幹事,張靜茵對此深有體會。她統籌「一帶一路」公眾展覽與青年文化日,獲立法會推動的青年發展基金支持,「正是這些支持,讓跨地域、跨文化活動得以擴展,幫助香港青年認識國家發展、建立合作網絡。」她參與的「香港國際傳播骨幹培訓班」亦受惠於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配套政策,促成與內地機構的深度合作,提升國際傳播與公共外交能力。政策如何落地、資源如何分配,從立法會到社區,絲絲入扣地改變了她與青年夥伴的成長軌跡。
張靜茵說,12月7日,自己一定會投票,她會聚焦關注青年發展、教育創新、文化傳承與區域合作。她看重候選人的專業背景與社會服務實績,是否理解教育與媒體的社會功能,是否具備跨領域協作與國際視野,能否以數據和成效回應社會關切。她希望看到更具前瞻性的方案:支持青年創業與實習,深化大灣區融合,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讓年輕人在更廣闊的舞台上成長。
盼拓展與海內外合作
對新一屆立法會,張靜茵有四點期望:其一,擴大青年參與,設立更多常態化諮詢平台,讓年輕人從「被服務」走向「共治理」;其二,推動教育創新,強化STEAM與人文並重,拓展與內地及海外的合作;其三,加快大灣區措施落地,便利學習、就業與創業流動;其四,優化對非牟利機構的資助流程,鼓勵民間力量投身社會服務。她說,選舉不是一日的熱鬧,而是四年的承諾與每一天的實踐──當每位市民用手中的選票連接自己的需要與社會的方向,公共政策才會真正走進生活,讓城市向前。
青年團體夥「三會」 全港設街站宣傳選舉
上周末起,民青局聯同八個青年團體及各區「三會」,在全港18區設置逾80個街站,向青年及市民宣傳立法會選舉,呼籲大家履行公民責任,於12月7日投票日踴躍投票。
青年團體香港菁英會昨日來到香港仔田灣街站,向市民講解投票的重要性,呼籲選民特別是年輕選民積極投票,鼓勵大家履行公民責任,共同為社區的未來發聲。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到場與市民交流,呼籲全港選民,包括公務員同事,踴躍投票的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行多一步,鼓勵家人和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投票,共建未來。
「議員要當社會『超級聯繫人』」
香港山東青年會理事趙世浩期待在新一屆立法會選舉中投票選出建設性的聲音,推動社會正向發展。他上一屆就主動拍攝宣傳短片呼籲同鄉、朋友投票,以實際行動支持香港向前,今年也將再接再厲。在趙世浩眼中,立法會議員更像社會的「超級聯繫人」。他以自己任職的香港國際青少兒交流協會為例,議員會擔當推動內地與香港在青年交流、互訪與合作上的橋樑角色。讓社團、學校、家庭在具體問題上找到對接窗口,也更貼地了解需求,形成良性互動。
趙世浩強調,香港經歷了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過程,立法會擔當關鍵角色。依法立法、有法可依,社會才能築起穩定與繁榮的基礎。而普羅市民以一人一票選出代表,更是香港民主的一種重要體現。他坦言,除了自己會投票,也希望身邊每個人都能行使公民權利,因為選舉關乎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特別關注教育與醫療,認為這是最貼近民生的兩大支柱:孩子在香港成長,學校課程、校園資源、醫療可及性與服務質素,都直接影響每一個家庭的日常。同時,他把科技視作香港未來的核心引擎,在傳統金融優勢之外,創科可成為新的增長點。配合體育、文旅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將為年輕人創造更寬廣的舞台,也為社區帶來新的活力與就業機會。從教學創新到醫療數碼化,從科創園區到體育賽事,政策每一步的設計與資源投放,都會落到每個人的書包、病歷、工位與荷包上。
期待真誠建設性不同聲音
談到對新一屆立法會的期望,他希望看到更多真誠、建設性的不同聲音──不是為反對而反對,而是在政府施政不足、社會運作不便時,議員能勇於為市民發聲,做到在其位、謀其政。他期待議員更多走入社區、傾聽民意,讓政策回應市民痛點,以制度化的監察與協作提升治理效能。
「選票關乎青年機會是否更多」
香港陽江青年總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陳瑞蓉自20歲登記選民開始,一直積極參與立法會投票。她說,過去四年立法會大力支持青年創新創業,讓不少青年孵化計劃結出實果。在議員推動下,政府相繼優化資助與配套,創業環境更完善,青年機會也更實在。
陳瑞蓉以「創科博覽」及「城市創科大挑戰」為例,社團聯動政府部門搭建了完整支援鏈:社團負責發掘有潛力的青年團隊,提供專業指導;議員則協助爭取創業基金和場地支持。去年一個智能環保項目,讓陳瑞蓉印象深刻,由大學生團隊開發的廢物分類系統不僅獲得百萬元資助,更成功實現商業化營運。
「這種政社協作模式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全方位支持。」陳瑞蓉指出,除了資金和場地,還建立導師制度,邀請成功企業家提供指導。議員也推動簡化審批流程,讓青年更專注研發。當然,青年發展、青年創業路上仍有難題,她期望新一屆立法會持續完善支援體系,包括擴充創業基金規模、增加孵化器與試驗場景容量、強化政企校協同,為青年拓寬從研發到應用的最後一公里。
「12月7日請踴躍投票,選出支持青年發展的實幹議員。」她說。因為每一張選票,關乎創業者能否更快把點子變便利、把科技變福祉。也關乎社區服務是否更貼心、青年機會是否更多。投票不僅是程序,更是為自己和城市未來的一次務實選擇。
「議員有能力有擔當至關重要」
「商界關注營商環境、青年關注科技創新,作為團體成員就更關注社區建設。」新界東潮人聯會青委會副主任、香港蓮花同鄉會青委會副主席馮致諾接受訪問時有感而發:完善選舉制度後,第七屆立法會告別長期混亂內耗歪風,專注經濟民生議題,為香港由治及興奠定了堅實基礎,全港市民有目共睹。「有能力、有擔當的議員,對推動香港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讚科技法案提供業界指引
馮致諾特別關注國家安全與科技創新的融合。他指出,人工智能(AI)等新興技術在推動經濟轉型的同時,也帶來潛在的安全風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在數據安全、網絡防護等領域加強立法與監管,構建『經濟防火牆』。」他讚揚立法會近年通過的多項科技相關法案,為業界提供了清晰指引,同時保障國家安全與市民權益。
談及香港商界發展,馮致諾強調,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香港需更好發揮獨特優勢。「立法會通過的稅務優惠及中小企業支援措施,有效協助業界開拓海外市場,提升競爭力。」他舉例指出,簡化創業程序、推動跨境電商合作等政策,讓年輕創業者更能把握「一帶一路」及大灣區機遇。
馮致諾認為,穩定的社會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石,而選出愛國愛港、熟悉業界需求的立法會議員至關重要。「12月7日的投票不僅是公民責任,更是為香港未來投下信心一票。」他鼓勵青年積極參與,共同建設一個更繁榮、更安全的香港。
(來源:大公報 記者:李慧妍、吳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