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內地黃金市場稅收政策迎來重要調整。自11月1日起,對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標準黃金實施差異化增值稅政策。新政策明確,稅收優惠將僅限於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會員,包括可直接參與交易的銀行、精鍊廠和加工商等機構;而普通零售商將不再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據悉,該政策將持續實施至2027年底。
新政明確,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標準黃金繼續免徵增值稅,並進一步區分黃金出庫後的用途:非投資性用途可依據普通發票金額按6%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而通過銀行櫃枱、金店等非交易所渠道購買的黃金,其價格已含13%增值稅,稅負相對較高。黃金ETF等投資產品仍享受全額增值稅免徵。
內地調整黃金稅收政策 金價短期承壓
這一政策調整可能削弱黃金需求,給近期創下歷史新高的金價帶來新的壓力。昨日(4日)亞市開盤,金價應聲下跌,現貨黃金一度下跌0.6%至3970美元/盎司,隨後逐漸趨穩,徘徊於4000美元/盎司附近。
瑞銀分析指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之一,任何可能抑制零售需求的稅收變動均值得關注。然而,由於當前金價高企,珠寶需求已較為疲軟,預計新稅制的影響相對有限。新規可能會加速中國黃金交易的集中化,而對黃金ETF持續的增值稅豁免可能會將更多對黃金的興趣轉移到其投資產品上。
瑞銀認為該政策對全球金價的影響不大,對黃金的強勁的投資和央行的持續買盤仍是主要驅動力。黃金近期的回調更偏技術面原因,而非基本面影響。瑞銀維持樂觀看好,未來12個月的目標價為4200美元/盎司;若政治或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黃金有可能在上行風險情景中上探4700美元/盎司。
繼續看好黃金 建議逢低布局
近期,黃金較10月21日峰值下跌約400美元/盎司,在過去48小時內盤整在4000美元/盎司左右。瑞銀分析指出,此次回調主要因技術因素(即觸及2024年年中以來的最高超買水平)所致,基本面並未出現逆轉信號,未平倉合約規模也處於正常區間。
實際上,世界黃金協會第三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黃金買盤依然非常強勁,全球央行購金量環比增長28%,同比上升10%。瑞銀預計,2025年央行黃金購買量應能保持在900-950噸之間,雖略低於過去3年每年逾1,000噸的水平,但仍高於2022年之前的年度數據。
瑞銀指出,金價動能減弱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本輪回調,這從未平倉期貨合約數量的兩波下降可見一斑。不過,有跡象顯示投資者買盤依然強勁。三季度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持倉大幅增加約222噸,金條和金幣需求連續第四個季度超過300噸,達316噸。珠寶需求也超出預期。儘管近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12月降息並非板上釘釘,瑞銀認為未來幾個季度仍存在進一步降息空間。
瑞銀建議投資者逢低買入黃金,強調黃金在投資組合中仍是對沖風險的有效工具,且目前整體配置比例仍偏低。歷史數據表明,在多元化美元資產組合中,黃金配置比例以中個位數為宜。
瑞銀維持未來12個月金價4200美元/盎司的目標預期,同時指出,若地緣政治或金融市場風險加劇,金價可能上行至4700美元/盎司。在黃金期權波動率高企之際,投資者也可考慮採用增強收益策略參與市場。
(點新聞記者葉紫翎、倪巍晨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