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術
本港大學的排名,在亞洲以至世界節節上升!11月4日,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2026年亞洲大學排行榜,香港大學事隔15年再度登頂亞洲第一,香港更有5所大學躋身亞洲前十,11所上榜大學9所名次有提升,4所創下歷史佳績,進步率更冠絕全亞洲,證明本港大學的排名、成就等,又踏進一個全新的台階。事實上,高等教育的成就,絕對會演化成社會進步的動力,本港大學的排名創新高,意味本港人才儲備、發展教育樞紐以及推動創新科技,會有更好、更穩的基礎。
在QS排名中,除了港大在亞洲登頂,再次成為亞洲第一,其他大學都有非常不錯的排名,科技大學排亞洲第6,中文大學與城市大學並排第7,而理工大學則剛好排名第10。亞洲十強當中,有五個是香港的大學,相信也是一個非常強的指標。其餘大學即使未有擠身十強,不少排名亦有進步,例如浸會大學、教育大學、嶺南大學等,排名都有上升。
根據QS的分析,香港排名的上升得益於在學術聲譽、僱主聲譽、國際教員比例和入境交換生比例上的強勁表現:11所大學中,8所在入境交換生指標上有進步。另外,就是香港特區政府以國際化、科研卓越及針對性人才政策為核心模式,推出InnoHK、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等多項招攬人才政策,成功構建「科研—產業—全球」生態圈,使香港成為亞洲最具國際聯繫的高等教育體系,更展現出小型體系如何憑策略重點超越大型體系,強調持續投資與創新,對香港院校鞏固及拓展地區領導地位至關重要。
筆者認為,本港大學位列亞洲頂尖,有極為深遠的影響意義,首先是學術、研究能力等強勁的本港大學,為香港未來發展儲備到足夠的人才。除了金融、貿易以及航運,香港還需要創新科技的人才,也需要文化創意的人才,與此同時亦需要不同的專業人才支撐法律事務、會計以至金融等服務,沒有好的大學,很難單靠輸入人才去解決。香港的大學,正是最好的人才培訓庫、儲備庫。
另外,在不少地方例如美國等,其實教育本身就是一個產業,本港的大學排名高,自然就吸引到其他地方的學生來港升學,推動到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使香港更容易將高等教育產業化。值得留意的是,現時全球局勢不穩,有國家更把外國留學生視為敵人甚至間諜,在這情況下,不同國家的學生要物色高質、穩定的地區留學,香港的吸引力自然更大,更有條件吸引不同國家的學生。
事實上,香港正全力升級、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人才是根本,而人才主要來自大專院校,香港的大學,也是亞洲甚至世界頂尖的大學,正好為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提供源源不絕的人才;配合適當地在內地、海外吸引有特別作用或貢獻的創科人才,至少在人才方面,香港已經遠比其他地方好。筆者認為,大學能力就是軟實力,香港在這方面有優厚條件,如果將人才轉化為研究力,再將研究轉化為落地的商品,是值得各界認真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