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興銀
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經濟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各項國際排名亦不斷創出新高。就在11月4日,「QS亞洲大學排名2026」,本港高等教育界迎來歷史性突破,香港大學時隔15年再度榮登亞洲第一寶座,更有五所港校躋身亞洲前十,數量冠絕全球各地區。
今次香港高校表現矚目,共有11所大學上榜。其中,香港大學力壓去年榜首的北京大學,重奪亞洲第一寶座。令人驚喜的是,在亞洲前10所大學中,香港獨佔5所。這不僅是對香港各高校取得成績的高度肯定,更彰顯了香港高等教育的雄厚實力。
細分來看,香港多所高校都取得歷來最佳成績:科大躍升至第6位,城大攀升至與中大並列第7位,理大則由17位打入前10位。更重要的是,科大、理大等4間院校排名創下校史最佳成績,帶動本港成為今年「亞洲高等教育體系進步最快地區」,進一步擦亮了「留學香港」的金字招牌。QS高級副總裁Ben Sowter就直言,香港已重新躋身全球頂尖高等教育樞紐行列。
港大重返亞洲榜首,加上香港多間院校均錄得歷史最佳排名,充分證明香港長期在科研、創新及國際化領域的投入成效顯著,達到世界頂尖水平。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指出,香港教育體系在多項國際排名屢創佳績,今次排名體現香港高等教育實力及政府相關措施成效,足見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的吸引力。
不僅香港高校排名取得歷來最佳成績,香港在數碼競爭力排名中同樣表現亮眼。同日,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的2025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香港排名全球第4位,僅次於瑞士、美國及新加坡。這是繼去年排名上升3位至第7位後,今年再次晉升3位,香港進步之快令人刮目相看。
香港的數碼競爭力排名再度提升,是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過去幾年共同努力,攜手推動創科發展的可喜成果,也和香港致力吸納全球優秀創科人才密切相關。根據《2025排名》,香港在科技因素中排行全球第三,相關的子因素「技術框架」已連續5年位列全球首位。不過也要看到,在科技因素中,其餘兩個子因素「資本」及「監管框架」則未入前十,分別位列全球第十一及第十二,仍然有待加強。
國家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香港在基礎研究方面獨具優勢,畢竟香港擁有5所世界百強大學、24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香港需要進一步厚植基礎研究土壤,圍繞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強化攻關,多出原創性、高質量、標誌性成果,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在加快香港創科發展商,今年的施政報告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在推動研發方面,特區政府正推進「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兩條中試線的組裝,並將於明年內完成生命健康研發院及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的籌建工作,以落實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建設。
而自今日起,除了羅湖、皇崗、福田、蓮塘等口岸可以「刷臉」通關、便利兩地人員往來外,加強兩地人才交流合作的舉措亦一併推出。一方面,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擴至長三角、京津冀地區全域,以及全國所有自由貿易試驗區,讓人才跨境往來告別「頻繁續簽」的煩惱;另一方面,今次還在河套深圳園區實施一系列便利措施,人才、技術、科研物資等生產要素可以高效跨境流動,有助加強兩地創科合作,助力香港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一系列好消息接踵而來,證明了香港的雄厚實力和強有力的競爭力。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後盾,也是香港在全球競爭中最大的底氣。國家通過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專門對支持香港發展作出重要部署,為香港描繪了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堅信,在一系列好消息的加持下,香港必將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