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香港第八屆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12月7日舉行,香港一批首次獲得投票資格的「首投族」積極發聲,展現出新一代參政議政的熱情與擔當。年輕的「首投族」中,有懷抱科技夢想的學子、有在港扎根多年的新移民、有北上求學仍心繫家園的香港青年,也有早年對香港吵鬧不休的議會心灰意懶選擇「漠視」的年輕企業家……背景各異願景不同的他們,這一次十分珍惜手中那張「首投票」。
「我會認真對待這一票,投給我認同的議員,投下對香港未來的信心與期盼!」多位「首投族」說,希望選出既懂科技創新、又心繫青年發展、更能體察民情的立法會議員。從數據科學的浪潮到大灣區的機遇,從旅遊發展到實體經濟,從教育資源到工作機會,這些既是每一個「首投族」期盼,也是每一位港人的共同心願:「齊心協力,共建更美好的香港家園。」
80後老闆首次登記:看到香港未來商機多
「我期望選出能代表自己的立法會議員,真的能傾聽市民的聲音。」覃亦君是一名80後珠寶設計公司東主,今年是她首年登記做選民,將成為「首投族」。「以前總覺得立法會就是一群人在吵架的地方,總有人礙着立法,投票與否似乎也不會有改變。但這幾年明顯不一樣,社會發展更快了。」第七屆立法會,共通過130項法案,多了60%。通過多項旅遊及經濟發展的法案,也讓她看到了更多的商機,「未來我希望能選出關注香港實體店經營狀況的議員,我會認真投出這一票。」
說到立法會選舉,覃亦君以往並不關注,甚至會覺得「關我什麼事」?「以往對立法會的印象就是一群人在吵架的地方,總覺得講了大半年還在做同一件事。」覃亦君說,「不是監察政府,而是單純的刁難,我選不選有什麼分別?」
欣見過去4年經濟快速復甦
到了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她依舊沒有登記做選民,但她開始更多關注立法會。一是想看看「愛國者治港」後,是否真的會有不同;二是疫情結束後的初期,香港的經濟可謂久沉低谷,她想看看這一屆立法會是否真的能夠幫香港「快速復活」。結果在沒有拉布、刁難、謾罵的立法會,僅用了四年,就將香港經濟恢復得有聲有色。
對於珠寶行業而言,香港的旅遊業發展與其息息相關,近年來,立法會議員就「無處不旅遊」、支持高端旅遊、開發特色主題旅遊等提出一系列倡議,特區政府同步推動很多措施,來香港的旅客明顯多了,她的生意也逐漸有了起色。這也讓她看到和思考,「選到能代表自己的立法會議員,真的能為自己發聲,真的能看到行業和民生上市民的關注點。」今年她也完成了登記,成為了選民。
為了尋找商機,近年覃亦君不時北上開拓市場,長期兩邊跑。但無論多忙,她已表明12月7日會回香港投票,完成公民義務。她表示,現時香港的實體店仍面對高租金、高成本、人手不足等問題。她期望投票選出的議員能夠關注業界生態,可以繼續推動香港的經濟和旅遊業,令市民可以有工開,讓實體店也能站得住腳。「香港恢復社會平靜,再沒有人搞破壞,也沒有人會阻礙法案通過,香港人更應該站出來,投出關鍵的一票,讓能者協助治港!」
畢業留港工作首度投票:要選做實事有擔當的議員
在港生活已有八年時間的田小姐,現時任職行政類工作,她在去年底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後已登記成為選民。
對於首次有機會投票,田小姐形容自己又緊張又興奮,近期做了不少資料搜集和其他準備工作,包括投票的具體流程、各界別議員人選的資料,又仔細了解政府的各項政策,希望利用此次寶貴的投票機會,選出心目中真正為香港做實事、且有社會擔當的議員。
被問及對新一屆立法會的期望,在港工作近三年的田小姐說,自己尤其關注青年發展方向,包括行業工資水平、青年置業等社會議題;她曾到中醫診所求診,了解到公立醫療收費將會改革,她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能夠多與市民溝通,合適調整公共服務收費及醫療費用,與市民收入水平相匹配,令收費更加公平合理。
「多年來在香港生活,讓我越來越喜歡這片土地、喜歡這裏的人,也讓我扎根在這裏。」田小姐自大學和研究生畢業後,選擇留港工作,多年來與不少港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和美好回憶,都印刻在心中。她回憶,疫情期間在酒店暫住,因當時各項活動受限,心情十分壓抑,感覺人與人之間開始疏離,「好在當時結識了一位香港朋友,不僅主動帶我逛書展等活動,也會提醒我留意疫情最新動態,令我特別感動,雖已過了四、五年時間,但我們至今都有聯絡。」
從聽不懂廣東話,到現在與眾多香港同事成為好友,現在更能夠參與選舉投票,田小姐很高興自己能夠不斷融入香港,每一年都對這裏有新的認識。
大二生希望新立會為港帶來改變
年僅19歲的龍咏荷,今年就讀大學二年級,滿18歲即登記成為選民的她,談到首次參與立法會選舉投票時形容,「有一種我的聲音即將被聽見的參與感,同時也期待自己選出的代表,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積極的改變。」
被問到投票時最看重參選人的哪些特質,龍咏荷直言,「務實」與「誠信」是她的首要標準。她期盼候選人不只停留在口號,而是深入理解市民日常,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同時在公共溝通上保持透明,並兌現承諾。她相信,年輕議員往往能帶來新思維與活力,更了解年輕一代的需要,只要具備務實與誠信,她便樂於投票。
對新一屆立法會的期望,龍咏荷用「更貼地」四字概括。她希望議員走入社區,聆聽不同階層市民的聲音,把真實訴求帶進議事廳,讓政策更貼近民情、回應所需。
來港八年首當選民:用選票表達對香港熱愛
在港生活第八年的黎先生,今年首次登記為選民,將於12月7日參與立法會換屆選舉的投票。他對大公報記者說:「第一次以香港公民身份投票,心情既激動又充滿期待。」早在數年前經常會看到選民登記的宣傳,他便主動了解投票要求和細則。得悉今年換屆在即,便第一時間完成登記,只希望在投票日以一票表達對香港未來的期許。
回顧八年在港經歷,他認為最深切的感受是法治穩健帶來的秩序與信心。雖然生活成本不低,但公共醫療覆蓋完善、惠及廣泛,這些都離不開立法會對公共服務的持續支持。面對經濟轉型,香港加速推動創新科技、加大人才投入,科研環境日益成熟,為年輕專才打開更大舞台,這也堅定了他留港深耕相關領域的決心。
他認為,香港自2019年以來經歷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轉變,特區政府持續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為長期繁榮穩定奠定基礎。他說:「作為市民,履行投票權責同樣重要,應將選票投給能勝任議員職務、願意為社會擔當的候選人投票,為長遠治理添磚加瓦。」
展望投票選擇,他將重點關注民生、科技發展與經濟轉型等議題,更看重參選人的親和力與執行力,是否能深入基層、反映民意。他說:「期盼新一屆立法會切實履職,貼近社情民意,推出更多惠民利商的政策,讓香港發揮所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市民共創美好未來。」
內地港青首投心聲:「要用行動返港出一分力」
香港青年何敏儀今年將以「首投族」的身份第一次參與香港的選舉。她說,過去總覺得選舉是關乎城市整體發展的議題,似乎離個人生活有點遙遠。然而,當真正擁有投票權、意識到自己的一票能為香港的未來添上重量時,那份興奮與責任感是前所未有的。「我明白,這一票不僅是表達立場,更是作為香港人的一種擔當,用行動為家鄉出一分力。」
何敏儀說,在內地讀書的這些年,感受到國家的快速發展,也始終牽掛香港的未來。希望通過這次投票,支持那些真正關心青年成長、願意為我們創造公平機會的候選人。
她認為,香港的青年需要更廣闊的事業空間、更實在的住房支持和更多學習與進修機會,讓努力與熱忱能被看見、被肯定。
何敏儀明年將畢業並回港發展,她希望能加入警隊,為社會出一分力。「期盼未來的香港能更開放、更包容,讓青年在不同產業都有機會嘗試、成長。」
讓港青在更廣闊平台發展
香港青年邱成傑同樣是第一次有投票權的「首投族」。他說,以前看選舉只是新聞裏的事情,但現在終於可以親身參與,心裏既興奮又覺得責任重大。他覺得,投票不僅是表達意見,更是為香港的未來出一分力。
如果要選出一個真正能代表我們這一代、懂得傾聽年輕人聲音的候選人,我會投給關心青年就業、職業培訓和大灣區發展議題的議員。他說,曾經近距離接觸過香港的年輕議員,感受到真誠和鼓勵,真心為青年着想。
他希望未來的議員能繼續推動青年向上流動,改善就業環境,加強與大灣區和內地的聯繫,讓香港青年在更廣闊的平台上發揮才能。「這次投票,對我來說,不只是選擇一位候選人,而是表達一份對香港未來的信心與希望。」
修讀數據科學大學生:AI時代議員須有數字思維
今年19歲的陳同學是一名正就讀本地大學數據科學的學生,他表示,期待行使投票權,選出合適的議員,認為在人工智能(AI)時代,新一屆立法會議員需具備數字思維與前瞻視野。
「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投票不僅是行使公民權利,更是為我們年輕一代的未來發聲。」陳同學關注近年來AI在極速發展,數字化浪潮衝擊改變着方方面面,面對日新月異的前沿知識,作為一名大學生,他傾向選擇能帶頭迎接科技變革的議員。
談到對議員的期望,陳同學說:「當然要關注經濟同埋教育議題,更要有科技視野。」他期待新一屆議員能推動大學課程與時俱進,加強數據科學與AI領域的教育資源投入,幫助年輕人在變革中把握先機。他還認為,雖然自己還是一名大學生,但已深刻感受到科技創新對社會的影響,希望議員也能關注大學生就業等議題,支持增加科技領域的交流機會、更多數字技能培訓,社會能創造更多高科技就業崗位等。「我會用選票支持具備數字視野的候選人,未來共建具創新力的香港。」
大一新生冀改善學習環境
18歲的潘同學今年迎來大學一年級的人生新階段,一說到12月7日將會迎來第一次的立法會選舉投票,內心十分期待。她說,投票是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每一張選票都能影響未來,讓她深感必須認真負責作出選擇。「但我覺得這並不是負擔,而是一份期待。期待自己的眼光與選擇,期待自己終於有機會為社會出一分力,盡公民責任,更期待自己的決定,有助造就更美好的香港。」
雖然剛就讀大一,潘同學十分關心的是未來的就業機會。希望新一屆議員對推動香港經濟發展、青年發展和就業市場有更多的關注和建言。她還提出,自幼在港島東區土生土長的她,過去兩年備考DSE期間,發覺自修室嚴重不足,青年在課餘溫習設施支援不足。希望議員關注及推動改善,讓同區的同學們未來有更好的課餘溫習環境。
少數族裔首投族盼選賢能代發聲
少數族裔亦是香港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立法會換屆選舉投票,亦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有少數族裔首投族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身為香港社會的一分子,會為自己的未來投上神聖一票。他們亦分享自身對社區和族群發展的觀察,希望未來政府能支援少數族裔的婦女發展,他們又期待未來政府和立法會議員能攜手推動更多餐廳提供清真食物,並取得認證,發展穆斯林經濟。
少數族裔青年李同學今年剛滿19歲,是香港中文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她已經登記選民,談及這場她首度能參與投票的立法會選舉,她表示,對自己所在社區的生活感到滿意,會重點關注參選人的政綱會否提到少數族裔人士的需要,也會通過不同途徑,了解參選人的過往經驗。
推動社區支援少數族裔融入社會
對孟加拉裔青年Sunny來說,投票的意義在於,希望增加少數族裔人士與整個社會的聯繫與溝通。他亦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分享自身經歷,認為少數族裔人士更好融入香港社會,溝通十分重要。今年他剛剛大學畢業,雖面臨找工作的難題,但會趁機做更多義工,「能發揮專長而幫助他人,我是開心的」,他希望第八屆立法會能推動社區有更多針對少數族裔人士融入社會的支援,增加鏈接。
在社福機構工作的Daniel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人士,他十分關注今次立法會選舉,並希望能透過香港文匯報向參選人反映少數族裔心聲,他提到,目前在許多少數族裔人士家庭中,有剛來香港的婦女,因為語言、宗教信仰等文化不同,經常留在家中,而家中主要勞動力的返工時間又較長,婦女難以融入社會發揮價值,他希望,未來地區能針對少數族裔婦女提供一些工作坊,教她們中文,這樣平時去街市買餸都方便溝通,可以逐漸融入社會。
樂見社會共融 發展穆斯林經濟
Daniel還表示,自己從小在香港長大,樂見社會逐步往共融的方向發展,特別是近年發展穆斯林經濟,「少數族裔人士舉辦活動時,團體餐食是一個問題,若吃自助餐就太昂貴,單點食物就選擇很少。」他特別期待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能繼續關注推動,讓香港更多餐廳獲得清真認證,無論是吸引旅客還是對本地少數族裔日常生活都更加方便。
來自孟加拉的Jalal,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他希望今次選舉能具備高度競爭性,大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政綱和觀點,讓市民選出更具代表性的議員。他期待,在港的少數族裔能積極行使投票權,並希望立法會議員能對少數族裔在香港的未來產生正面作用。他指出,自己很慶幸能獲得參與此次選舉的投票機會,定會依法行使投票權,為這次立法會選舉貢獻自己的一分力,並呼籲身邊的朋友積極參與其中。
為自己為未來 「首投族」更應踴躍投票
文/鄭曼晴
立法會選舉是一場關乎每位港人福祉、關乎香港未來的大事,除了參選人需要落力競選、政府需要做好選舉安排外,超過400萬名選民的積極參與更是必不可少。尤其是年輕的「首投族」,在這場新選制下第二次換屆選舉中,更應積極參與踴躍投票,為香港、為國家,也為自己作出認真選擇。
今次是新選制下第二次的立法會選舉,有了第七屆立法會的實踐,香港社會對於「愛國者治港」下行政立法相互配合、相互制衡帶來的高效管治水平有了全新的認識。而隨着今年新登記選民達3.66萬人,較去年上升92.9%,年輕群體或「首投族」無疑有了更多可以決定選舉結果的機會。在選舉中投票,不但是每名選民的權利,也是不可推卸的公民責任。對年輕一代而言,有三大原因必須出來投票。
其一,為自己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毋庸諱言,香港年輕人正面臨諸多挑戰,從升學、就業到創業,這些挑戰需要靠年輕人自己克服,也需要從制度上推進,而選出能夠代表自己的立法會議員,則是關鍵中的關鍵。
通過選舉屬意的立法會議員,年輕選民可以支持推動青年就業政策的候選人,或選出重視教育改革的議員,推動增加職業教育參與率,為自己提供更多元的發展路徑。從第七屆立法會的實踐中,第七屆立法會在任期內審議通過法案近130條,涉及土地房屋、增強香港競爭力、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等260多個項目,並且對政府工作提出大量建設性意見,例如進一步推動STEAM教學,為年輕人提供更多職業培訓和就業機會,增加他們在國際或內地的實習機會等一系列措施,協助年輕群體發展、擴大向上流動空間。
事實說明,在新選制下,過去幾年來,種種年輕人關注的問題正逐步獲得解決。如果年輕人缺席投票,就等於親手放棄這些切身利益,因此,香港現時面對的各種青年問題,廣大年輕人都必須先親自踏出第一步。
其二,為香港更美好的未來
年輕人永遠是香港長期繁榮的基石,而立法會的運作與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從經濟發展、房屋土地,到醫療衞生、社會福利,無一不受其影響。每一張選票,不僅是權利的體現,更是決定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
現時香港正處於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關鍵時期,國家邁向「十五五」時期,香港需要加快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國際政經局勢的轉變亦要求香港加速產業轉型。發展創新科技、形成多元產業,便需要有更多務實、創新、大膽的議員進入議會,推動特區政府在不同方面投放更多資源孕育人才。年輕選民不但是香港這個家園的持份者,也是當家人,那就應積極行使公民權利,選出愛國愛港、有能力、有擔當的立法會議員,共同為建設一個更繁榮、更穩定、更美好的香港貢獻力量。
其三,為推動高質量民主實踐
投票一直是香港民主制度的核心,確保市民能透過選出其代議士,在議會內反映民意,讓政府得以高效施政。然而,在特區未獲完善選舉制度前,立法會往往充斥着惡意「拉布」、無休止的政治對抗,議事廳內聽得最多的只有空泛的政治口號,重要的經濟民生工作則陷入停擺,淪為反中亂港分子的政治表演舞台。
經過過去四年時間,證明香港所要發展的民主,是要解決問題、聚焦發展的優質民主、實質民主。在「五光十色」的「愛國者治港」局面下,香港多元包容的政治文化繼續保持,更多愛國者加入特區管治架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參政議政論政皆具理性精神與建設力量。同時在行政立法關係得到改善後,市民可見特區管治效能大幅提升,社會發展環境整體優化,香港民主發展的條件和基礎越加豐厚、方向和目標更為清晰。
對於這樣的民主制度,所有選民都有責任以投票維護,選出愛國愛港立場更加堅定、為港為民服務更加熱誠的立法會議員,選出更加勤勉努力工作、更加善於履職盡責的立法會議員,選出更加年輕專業、更具創新創造活力的立法會議員,選出更加清正廉潔、更有良好操守形象的立法會議員,就是為香港、為國家,也為自己、為家庭、為下一代作出貢獻。
雖然很多人常說香港年輕人政治冷感,但從新登記選民的大幅增加來看,說明很多年輕人其實都有履行公民責任的意識,也有藉投票參與選舉的想法。即使每一票看似渺小,但積少成多,當每名選民都團結一致,積極投票,便能凝聚成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12月7日,讓我們共同珍惜手中選票,積極行使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為香港共同家園的未來投下負責任的一票!
(來源:大公報、香港文匯報)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