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略世界|特朗普重啟核武試驗為哪般

文/張介嶺

11月2日,美國能源部長賴特在接受霍士新聞採訪時澄清,特朗普宣布的重啟核試驗計劃並非核爆炸,而是針對核武器部件的系統測試,屬「非臨界爆炸」,主要驗證核武器各組件的兼容性和功能穩定性,確保新替換的核武器比之前的性能更優。

這顯然與特朗普10月29日的說辭有出入。當時他在社交平台上宣布,因其他國家的核試驗計劃,已指示戰爭部(即美國國防部)按對等原則立即啟動核試程序,並甩鍋他國稱,核武器破壞力巨大,「我恨這麼做,但別無選擇」,「HATED」還特地用了大寫黑體,凸顯此舉實屬萬不得已。

但他並未點明哪些國家還在進行核試驗,只是強調美國擁核數量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俄羅斯第二,中國遠遠落後,排在第三,但「五年內可能追平」。10月30日,他又對記者說,將稍晚確定核試驗地點。

特朗普繼美國暫停核試驗30多年後首次宣布恢復核試驗並非心血來潮。早在2020年第一次執政期間,特朗普就考慮過是否恢復核試驗。去年夏天,曾任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的奧布萊恩還一個勁地鼓動他勝選後重啟地下核試驗。特朗普與高級官員就同一問題各執一詞的情況並非第一次。雖然能源部長賴特已作澄清,但美國核武政策仍可能繼續搖擺。

首先,特朗普字數不多的一條帖子多處與事實有出入。其一,全球擁核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而非美國。據美國軍控協會提供的數據,包括待拆退役核彈頭,俄羅斯共有5580枚,美國則有5225枚。若細分,情況略有不同。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美國擁有1770枚現役彈頭,位居第一,還有1930枚庫存核彈頭,另有千餘枚待拆退役核彈頭;俄羅斯則有1718枚現役核彈頭,略遜一籌,還有2591枚庫存核彈頭,另有千餘枚待拆退役核彈頭,總量仍居第一。

其二,特朗普稱,美國核武數量第一,包括對現有核武器的全面更新和改造,皆系其第一任期內完成的,但至少在外人眼中,美國那段時間並無特別亮眼之處。事實上,美國戰略核武庫現代化進程早在奧巴馬時代就已啟動,並非始於特朗普第一任期。

其三,特朗普指示戰爭部啟動核試令人費解。自1977年成立以來,核試驗和核武庫維護一直由美國能源部及其附屬機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負責,而非剛更名為戰爭部的國防部。

其四,所謂對等核試之說亦讓人不知所云。上世紀90年代,全球主要核大國陸續停止核爆試驗。其中,俄羅斯最後一次核試是在1990年,英國1991年,美國1992年,中國和法國1996年。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硬闖核大國門檻,先後宣布擁核。進入本世紀後,除朝鮮之外,並無其他國家有過核試驗。

10月31日,俄羅斯常駐維也納國際組織代表烏里揚諾夫稱,俄羅斯不久前測試的是運載工具,而非核爆炸裝置,並未違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規定。特朗普恢復核試決定引發嚴重疑問,需進一步澄清。

第二,普京宣布測試新型武器系統成為「壓垮駱駝脊背的最後一根稻草」。核武政策一度被認為是冷戰產物,美國也於1996年簽署CTBT,但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莫斯科動輒對美歐發出核威脅,如何應對俄羅斯的核武挑戰備受關注。

10月26日至29日,普京短短三天內高調宣布成功測試超遠程「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和核動力「波塞冬」無人潛航器加劇了美方的焦慮。前者能精確打擊幾乎任何距離範圍內受嚴密保護的目標導彈,「展示了其規避反導和防空系統的強大能力」,「西方沒有防禦這種武器的手段」,被俄方譽為「全新級別」武器,全球「獨一無二」,將重塑戰略平衡;後者可配備常規武器和核彈頭,通過製造核污染、核海嘯和其他核爆破壞性影響,給敵國領土造成不可接受的損害,其威力遠超即將進入戰備狀態的「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且無法被攔截,被外界視為「末日武器」。

10月27日,特朗普曾回應試射「海燕」巡航導彈時稱,美俄兩國在核威懾問題上都不是「在玩遊戲」。從時間節點看,這兩大重磅消息正是刺激特朗普在參加APEC峰會期間採取極端行動的導火索。

第三,將中國拉入核裁軍談判。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稱,北京的核武庫規模已從2020年的300枚增加到2025年的約600枚,增加了一倍多,並指「九三」閱兵展示了中國5種可以打到美國本土的核能力。美國軍方估計,中國到2030年將擁有逾千枚核彈頭。

這次特朗普在承認中國擁核數量遠遠落在後面的同時,刻意誇大中國核威懾力量,再次暴露其有拉中國入美俄核裁軍談判之意。美方有此念頭由來已久。今年2月,特朗普在白宮對記者說,計劃舉行三方峰會,與中俄領導人討論將各自軍費減少一半,緩和軍備競賽,以及削減核武庫問題。

8月25日,他會見韓國總統李在明時又稱,中國的核武庫位居全球第三,預計五年內將追趕上美俄。中國應參與核裁軍談判,但美俄擁有全球逾90%的核彈頭,按中國有600枚核彈頭估算,要做到像特朗普渲染的那樣5年內與美俄分庭抗禮,意味着每年必須生產近千枚核彈,這無異於天方夜譚。

中國始終將自身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而非搞軍備競賽的核戰略,核力量與美俄完全不在一個量級,加之,核政策、戰略安全環境也完全不同。除非美俄大幅減少核彈頭數量,否則,硬拉中國入局既不合理,也不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決定在美國國內也是反對聲一片。美國軍控協會主任達里爾·金博爾指出,特朗普被誤導了,不了解情況。美國在技術、軍事或政治上,均無理由恢復核試驗,或「引發美國對手核試驗連鎖反應,並摧毀《核不擴散條約》。」

曾在CIA、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務院任職的前情報官員貝絲·桑納接受CNN採訪時坦言,恢復核試是一個「壞主意」,美國簽署禁試條約並維護上確實在自我約束方面做出了一點讓步,然而一旦被破壞,「我們的對手國家比我們受益更多」。

民主黨眾議員迪娜·蒂圖斯甚至在X平台上發帖稱,將推出立法阻止這一行為。儘管美國能源部長賴特明確表態,內華達州美國軍事核試驗場附近居民不必擔心會看到蘑菇雲。客觀而論,全球暫停核試確實也「鎖定了美國的技術優勢」,但特朗普還會反覆權衡利弊,其政策走向的最大確定性就是不確定性。

明年2月5日,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將到期,國際軍控形勢不容樂觀。如何反對任何形式的「核訛詐」,避免核軍備競賽加劇,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關乎人類的前途命運,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嶺略世界|特朗普重啟核武試驗為哪般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