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文武雙全」江旻憓vs扎根基層馬軼超 旅遊界參選人一文睇

【點新聞報道】香港第八屆立法會選舉定於12月7日(星期日)舉行,立法會選舉提名期由10月24日開始至11月6日。在功能界別的旅遊界,已有馬軼超和江旻憓兩人宣布參選。兩人過往有哪些履歷故事?如何助力旅遊界發展?快來一文睇清!

扎根基層馬軼超:提十大政綱 努力重振旅遊業輝煌

獨立候選人馬軼超10月30日遞交提名表格,參選功能界別的旅遊界。公開資料顯示,馬軼超是旅遊及科技公司董事、亦是觀塘區議員。他在見傳媒時指出,旅遊業曾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但自2019年以來,受社會事件和疫情等因素影響,旅遊界在GDP的佔比大幅下降,旅遊業正處於升級轉型的時刻。他表示,會提出十大政綱,和旅遊業界朋友一齊努力「重振旅遊業輝煌」,助力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馬軼超報名參選功能界別的旅遊界。(馬軼超fb)
馬軼超指出,旅遊業正處於升級轉型的時刻,需要有豐富旅遊業經驗、有擔當、有能力、敢言的人,為業界服務。(馬軼超fb)

馬軼超此前曾表示,自己已經有20多年從事旅遊業的經驗,大學畢業後從一名旅行社的基層職員做起,做過前台、開茶會、領隊、導遊及創辦旅遊公司。他指出,旅遊業正處於升級轉型的時刻,需要有豐富旅遊業經驗、有擔當、有能力、敢言的人,為業界服務。

「文武雙全」江旻憓:從劍擊場到社區 她想為香港做這件事

11月3日,江旻憓競選辦公室公布,江旻憓將於今日下午提交報名表格,競逐功能界別的旅遊界議席。公開資料顯示,巴黎奧運女子個人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已於11月1日起暫停所有馬會職務。

「體育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世界的共同語言。」今年6月,巴黎奧運會女子重劍冠軍、中國香港劍手江旻憓參加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青年論壇,在發言中如此說道。

早在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後,江旻憓便在劍擊及投入社會之間猶豫,最後她選擇繼續運動員生涯。2024年,她在巴黎奧運中「一劍封喉」,以13∶12戰勝法國劍手瑪露比頓奪得冠軍。出戰三屆奧運,江旻憓成功拿下這枚來之不易的金牌。在巴黎奧運結束後,江旻憓選擇退役並投入社會,加入賽馬會任職對外事務助理經理。期間她參與涵蓋社會公益、青年事務及體育發展等工作。從劍擊場到社區,她用更貼地的方式向香港年輕人傳遞正能量,用另一種形式傳遞體育精神,用另一個身份向世界傳遞香港聲音。

江旻憓奪金後做出心心手勢。(點新聞圖片)

11歲接觸劍擊 是冠軍也是學霸

江旻憓11歲接觸劍擊,在此之前她曾接觸跆拳道和芭蕾舞。兩歲時,江旻憓和父母一同移居加拿大,作為家中獨女,母親希望將她培養成一名優雅的女生。不過在學習芭蕾舞的過程中,江旻憓並不快樂,直至小學自加拿大回到香港,她才開始學習較感興趣的運動——跆拳道。轉折點在11歲,那年父親帶江旻憓來到劍道會,在戴上頭罩舞劍的剎那,她愛上了這項運動,「我喜歡重劍,它既有跆拳道的速度,又有芭蕾舞的優雅。」

圍繞劍擊的青春,江旻憓三次出戰奧運,分別在里約奧運晉級16強、東京奧運晉級8強,並在巴黎奧運奪取個人首枚奧運金牌。在這個過程中,江旻憓學業亦未曾落下。從美國斯坦福大學就讀國際關係學士,江旻憓一路升至中國人民大學修讀法律碩士;在東京奧運後,她繼續在香港中文大學攻讀法律博士。

「人生除了練劍,還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

手持這樣一份近乎完美的「簡歷」,江旻憓也不諱言自己有小缺點,比如情緒化、經常質疑自己以及心態不夠穩定等等。在斯坦福大學就讀國際關係學士期間,她在機場偶然讀到星雲大師的書籍,從而開始對佛學產生興趣。江旻憓曾在2021年一次採訪中提到,自己追隨創辦「心呼吸」的常霖法師學習禪修,這幫助她在賽前預備、甚至比賽過程中,都能運用「心呼吸」方法去幫助自己減壓及沉着應戰。而她也通過禪修這一方法學會接受、處理和放下負面情緒,達到身心合一、人劍合一的狀態。

手持這樣一份近乎完美的「簡歷」,江旻憓也不諱言自己有小缺點,比如情緒化、經常質疑自己以及心態不夠穩定等等。(點新聞圖片)

2024年,在巴黎奧運奪金之後,江旻憓宣布加入馬會,投身公益、回饋社會。這看似是江旻憓投身社會工作的開端,但其實熱衷公益的她早在疫情期間,已經擔任本地非牟利慈善機構基金大使。東京奧運8強止步,江旻憓收拾心情投入2021年陝西全運會的賽事。賽事結束後,她返港隔離,期間獲得心靈雞湯慈善基金會邀請,成為基金會大使。江旻憓認為,雖然自己平時有打劍,但人生應該有除了練劍之外的作為,去支持與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

入社區探劏房家庭 望盡力幫助基層市民

於是,江旻憓先是透過Zoom與心靈雞湯的家庭見面,其後至疫情較緩和的時候,便親自去探訪這些家庭,為他們派發物資及打氣。在這些拜訪的家庭中,包括一對單親媽媽與自閉症女兒、住柴灣公屋的一家四口,以及一位單親媽媽帶着子女住在九龍城劏房。江旻憓感慨,這些家庭中媽媽們是如此堅強,即時面對巨大壓力,卻依然能夠用愛、盡全力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

2024年,在巴黎奧運奪金之後,江旻憓宣布加入馬會,投身公益、回饋社會。(馬會圖片)

令江旻憓堅定投入服務社會的原因,還要提及一次志願服務的經歷。江旻憓曾分享稱,當時一名領取免費餐食的女孩對她說:「我想成為運動員,但也希望有時間幫助他人。」江旻憓對此感觸深刻:「當運動員獲勝時,榮耀歸於個人;但失敗時,責任常歸咎於教練。這種觀念忽視了背後的社會資源差異。」伴隨貧富差距的擴大,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幫助改善這種局面,讓每個人擁有基本的生存權利,免於饑餓困境。

為香港青年發聲 在世界舞台講香港故事

生於1994年的江旻憓在劍擊的道路上經歷20年的困難、挫折、沮喪,以及對「世界第一」的執念。巴黎奧運之後,她對此反思並決心轉向青少年體育發展工作:「真正的成功不在於獨自勝利,而在與他人共贏。」她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全民運動日、香港殘奧日、青年發展高峰論壇等等,在傳播體育運動的同時,也在為青年發聲。她寄語青年人,如果要找到人生價值的重要排序,就要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即便是需要做一輩子的事,也要找到意義,即便這可能要花費很多精力。她鼓勵青年:「只要變得更好,每個人都是冠軍,要期待未來,要有希望。」

作為一名中國香港人,江旻憓也一直在用個體的力量傳遞中國、傳遞香港的聲音。「我是香港人,我想在劍道場上代表中國香港。」她感激香港為專業運動員們提供頂級醫療服務,以及世界一流的專業訓練設施,讓自己擁有無條件的支持和安全感,直至有一天能夠獲勝。

今年10月23日,江旻憓出席2025大灣區論壇「全運會機遇與共建灣區體育文化」對話,講述自己練習擊劍的故事。她坦言,劍擊非常能夠代表香港,因為香港在這項運動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她也直言,作為一項西方運動,亞洲運動員的力量並不夠強。她提及自己的第一位教練,總是會運用《孫子兵法》,用策略以及中國哲學中的「氣」去迎戰對手。「我希望可以用亞洲人的方式詮釋擊劍,在西方運動項目中展現我們的身份認同。」

提及全運會,江旻憓說,如果來到這裏的每個人都喜歡香港、澳門以及廣東,那就是成功,希望經由全運會的舉辦,可以向世界展示出香港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有多麼偉大。

(文:Iris;視頻製作:葉德榮)

點此查看參選名單(持續更新)

更多閱讀:

(不斷更新)新一屆立法會選舉 這些人宣布參選

(有片)馬會:暫停江旻憓職務 不會以任何形式參與員工選舉工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文武雙全」江旻憓vs扎根基層馬軼超 旅遊界參選人一文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