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特朗普和高市早苗會面打得火熱 全球嘩然

文/關品方

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於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韓國慶州舉行,中美元首昨日(30日)會面。特朗普日前展開其第二任期內的首次亞洲之行,首站是日本,和新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會面。本次會面是高市早苗上任後首次重大外交活動,日媒把這次會面評為「高市早苗執政生死關」。兩人打得火熱,場面極度詭異,全球嘩然,日本網民怒斥「這是日本的恥辱,高市早苗成了美國的奴僕」。

會談結束後,兩人共同搭乘「海軍陸戰隊一號」直升機從東京都內的美軍直升機機場前往駐日美軍橫須賀基地,並登上美國航母「喬治·華盛頓」號發表演講。外國首腦坐美國總統的專用直升機,十分罕見,兩人要傳遞信息:美日同盟多牢固。

特朗普甫到日本,即直接去皇宮見了日本天皇德仁。日本政府派了1.8萬名警察戒備,相當罕見。

高市為討好特朗普,買大豆、送櫻花,安排安倍遺孀出面,極盡諂媚之能事。她知道特朗普關心美國豆農,直接承諾買下之前中國停購的美國大豆;還計劃多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和皮卡車。特朗普隨囗誇了幾句福特F-150皮卡車,高市就順勢說要採購。日經亞洲報道,美日還簽署了下一代無線通信標準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協議。

高市的政治恩師是安倍晉三,安倍是特朗普的好朋友。高市借安倍的政治遺產討好特朗普。她重用安倍時期的助手,向特朗普表態說自己將延續安倍路線。特朗普之前就在自己「真實外交」的平台上吹捧過高市「極具智慧與力量」。高市宣布要給美國送250棵櫻花樹,預祝美國明年建國250周年,並誇讚特朗普是「世界和平的大救星」。

日本是美國第六大貿易夥伴,在亞洲也是美國的關鍵盟友。2024年,美國對日出口額大約800億美元,日本對美出口額大約1480億美元,美日貿易存在大約680億美元逆差。特朗普要讓高市增加國防開支(逐步提升到日本GDP的5%)、投資5500億美元到美國(日本GDP的大約10%),藉口「對等關稅」。特朗普之前接受採訪時把這些條件比喻為「職業棒球運動員的簽約金」,把日本的國庫視為美國的提款機。

高市支持強化美日防衛合作以「應對中國影響力」,主張修改憲法以放寬軍事部署限制,甚至提議美國在日本部署核武器。高市近日主動讓步,宣布把提高防衛費的期限提前到明年3月實施,承諾調整日本自主防禦體系以配合駐日美軍的重組。

怎樣理解特朗普和高市這場會晤?當中藏着不少矛盾。高市的「執政生死關」剛剛開始。特朗普的核心訴求是敦促日本落實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協議(以減免關稅為交換條件),涉及能源、農產品及工業品領域。高市通過採購美國天然氣、大豆等商品,爭取關稅談判空間。高市既要應對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又需穩固國內脆弱的執政聯盟。這場外交首秀的成敗,直接影響高市的政治前景。筆者初步的看法,高市這次和特朗普的會晤,或將是她甫上台即走向失敗的開端。5500億美元等同「市場准入費」的付款賬單。經濟、軍事、政治三線的日美博弈,不是兩人在台前摟摟抱抱那麼簡單。

5500億美元的性質是合作費還是投名帖?是直接投資還是免還貸款?是軍事保護費還是通關買路錢?需要多少政府擔保和企業融資?估計高市自己也說不清楚;總而言之,特朗普伸手要錢。美國要求日本大幅增加從美國進口大米,直接衝擊日本農村和農民,引發農業團體(全日農)激烈抗議,斥責其為「霸王條款」。面對壓力,高市態度曖昧,只強調日美應互相信任。目前這份沉默不是金,是山雨欲來之前的寧靜。

自民黨的執政聯盟是維新會,色彩是自負的右翼民粹主義。因為只是「閣外合作」,等待着高市犯下錯誤,俟機上位。未來一年,維新會和其他在野黨估計都會找機會逼迫國會議席只有少數不過半的執政自民黨高市內閣提前解散國會,重新選舉。

上月,美國繞開日本國內的相關程序,將射程1600公里的「堤豐」導彈系統部署到美軍在山口縣的岩國基地,表面上是「堅毅之龍2025」軍演的一部分,實則將日本拖入台海衝突的設想中;先斬後奏,無視《美日安保條約》等相關規定,挑戰日本主權。日媒質疑,這是保護日本還是將日本當作前線跳板?特朗普此舉被指漠視日本的國家主權、無視日本民眾的知情權。高市需要依賴美日軍事合作以應對「地區威脅」,又要直面國內反對的聲音,在「軍事自主」與「戰略依賴」之間陷入兩難。

日本公明黨日前脫離執政聯盟後,高市找來極右的維新派「閣外合作」,在野黨都不服氣。高市內閣不穩,要步步為營。修憲議題是重要一環。作為戰後和平核心的日本憲法第九條,在美國部署中程導彈到日本的背景下,修憲是推動日本「走向戰爭」的標籤,風險極高。外部美國咄咄逼人,內部民眾並不買賬,她將如何適從?岸田文雄對美極盡諂媚,最後下台。石破茂對美稍為強硬,下台更快。如今巨額賬單擺在面前、中程導彈悍然部署、內閣初立政局不穩,日媒形容是高市的「三重困局」。特朗普統治下的美日關係,所謂「盟友」實為「主僕」。日本力求加強自主,卻受制於「美國優先」。高市如何擺平?既關乎她個人政治前途,更決定日本的印太定位。

日美關係風向已變,前路是順是逆,有待觀察。經驗尚淺的「女版安倍」被特朗普設陷阱、在國際傳媒面前出醜。

高市當選首相後,她的對華態度引起關注。最近韓國總統李在明表示,韓國不能繼續走「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路線,「這樣的邏輯不可能再維持下去了」,這一表態引發廣泛關注,中韓關係的後續發展方向,有待觀察。李在明的對華態度,和尹錫悅有所不同。

高市10月24日發表政策演說,對華表態溫和,全程避談台灣問題。她沒有延續競選時的激烈言辭,沒有再提「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稱中國是「重要鄰國」,表示有必要構築建設性且穩定的關係,願意繼續推進兩國領導人對話,全面落實戰略互惠關係。對於熟悉她一貫主張的人來說,她這種論調和以前不一樣。作為安倍晉三的「忠實追隨者」,高市長期以「強硬反華」的形象著稱:否認南京大屠殺、鼓吹「協防台灣」,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如今她放下尖銳言辭,迴避台灣議題,這種做法值得注意,估計有以下原因。

首先,在經濟現實面前,她不得不低頭。現時日本經濟陷入多重困局——通脹持續高企、債務/GDP佔比高達2.5倍、製造業外遷導致就業疲軟。高市承諾「穩物價、保民生」,但無論是能源進口還是成品出口,都無法繞開中國。中日年貿易額高達3000億美元,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汽車、半導體、化工成品等關鍵行業高度依賴向中國市場出囗。一旦中日關係惡化,日本經濟勢必受到劇烈衝擊。高市深知這一點,為了兌現經濟承諾,必先穩住對華關係。

其次,政黨勢力結構倒逼高市轉向務實。她以右翼姿態贏得選舉,但政治基礎脆弱。自民黨內的溫和派和日本產經界普遍反對激化中日矛盾,認為意識形態無法換來市場。維新會是主張財政緊縮、反對加稅的地方勢力。如果高市不能盡快展現經濟成績,她的內閣將很快陷入權力爭奪和信任危機。自民黨內派系政敵環伺,隨時準備着。她一旦出錯就要取而代之。因此,對華軟化是她的權宜之計。

最後,來自美國的壓力山大,不可低估。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和高關稅壁壘一浪接一浪,日本進退兩難。高市上台後迅速宣布將防衛預算提升至GDP的2%,同意按美國要求修訂相關安保文件,這是向華盛頓表忠心。但如果在台灣問題上過度配合美國(做馬前卒),將會徹底失去與中國的正常交往;日本被動捲入地區對抗,划不來。因此,她「避談台灣問題」,應該只是權宜之計、自保策略。

北京方面,對高市當選首相的反應顯得謹慎克制。中方表示「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信守在歷史、台灣等重大問題上的政治承諾,維護雙邊關係政治基礎,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高市發表施政演說後,中方並未釋放任何信號;反之,和韓國李在明走近。這種對日本的「冷處理」,反映中方判斷高市的「示好」只是策略性退讓,是否代表真正的政策轉向,尚待觀察。

高市通過對華「溫和措辭」表態,換取政治喘息時間,但無法掩蓋其右翼底色,更無法解決其政策矛盾。她稱「中國是重要鄰國」,本來如此,不必過分解讀。她隨時可能翻臉不靠譜,其實更像「女版特朗普」。

風物長宜放眼量。高市30多年來在日本政壇摸爬滾打,根據她過往的言行,有以下顯著特點。她的激進歷史觀包括否認侵略史實、參拜靖國神社、主張修改和平憲法。她多次與台灣地區民進黨當局互動,支持「台獨」勢力參與國際組織,接受賴清德帶有「台獨」色彩表述的當選賀電。基於經濟現實,她需要重視對華貿易。她近期涉華言論略有收斂,又缺席2025年靖國神社秋季祭典,但並不說明任何問題。中方冷淡警告、重申嚴正立場、劃清政治底線,明確指出台灣問題和歷史認知是中日關係不可動搖的底線。

聽其言而觀其行。如果高市的後續行動仍然支持與台當局的政治互動,估計將觸發中方激烈的反制。她主張自衛隊有先發制人打擊權、同意美國的要求提高防衛開支、力爭放寬武器出口等右翼政策,都是意圖突破自衛隊被限制在防衛之內的危險信號。美國因素十分關鍵,估計日本短期內難以擺脫美國的控制。筆者認為,日本應該在中美之間取得平衡,改變其「親美反華」的政策。這樣做,才是最佳的出路。

高市的極右翼底色與挑釁中國的前科,中方不會不防。中方通過冷淡處理與嚴正宣示,已經釋放出警告信號。她能否避免踩踏歷史認知和干預台灣兩大紅線,將決定中日關係今後的走向。現在看來,這方面,韓國的李在明已先行踏出正確的一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特朗普和高市早苗會面打得火熱 全球嘩然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