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貿戰暫緩有危有機

文/黎岩

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韓國釜山舉行峰會。面對美國製造業用料成本上升,生活成本急劇上升,藍領就業創20年新低,消費信心嚴重下滑的困局,特朗普不得不就一意孤行推動的中美貿易戰作出實質性讓步:美方取消對中國商品加徵的10%「芬太尼關稅」,並暫停實施24%所謂對等關稅一年,事實上已不得不放棄所謂的關稅大棒。中美元首達成的暫緩貿戰的共識,為香港特區推動市場多元化,引導內地企業出海,助力強國建設創造了新契機。

與美國政客事與願違的是,儘管美國脅迫全球主要經濟體對中國圍追堵截,中國今年前三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高達33.61萬億元,其中,三季度增長6%,連續8個季度、即24個月保持穩定增長。這其中的至為關鍵的兩個因素,除了中國社會經濟本身所具有的韌性外,中央能夠縱覽全局,積極應變,拓展多元市場,有着直接關係。從貿易夥伴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7.37萬億元,同比增長6.2%;對東盟進出口5.57萬億元,同比增長9.6%,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6.6%,東盟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另外,從貿易主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19.16萬億元,增長7.8%。以江浙粵閩魯五大省份為主體的民營企業進出口連續22個季度同比增長,依然是穩定外貿的「主力軍」。民營經濟依然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特朗普暫緩實施24%的所謂對等關稅一年,只是在內外壓力下暫時收斂了其關稅武器,在美國當局致力打壓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思維主導下,中美戰略抗衡格局的持續性長期性並未改變,也不會有實質性改變,基於「修昔底德陷阱論」的美國政客的偏激的、單邊霸權思維,將持續成為左右美國國策的指導思想,亦將成為美國兩大政黨最為一致的政策取向。

雖然歐盟等國家已經意識到美國單邊戰略給全球持續發展造成的遺患無窮,但是,在已經形成貌似穩固的美國單邊霸權世界支配下,這樣的國際格局短期內不大可能出現重大的轉折性的變化,也就是說,美國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將持續成為左右全球局勢的主調。正如外媒評述所言,中美元首「重新接觸並非基於夥伴、合作或共同的價值觀,而是特朗普不得不承認,公開對抗的代價過於高昂,美國為了實現關鍵利益,必須要進行交易性的對話。」

基於國際局勢的複雜變化,香港作為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全球金融樞紐,亟需把握貿戰緩衝期的機遇,發揮獨特優勢,助力國家在複雜國際環境中實現突圍與強國目標。

一是要充分清醒地認知美國打壓中國和平崛起的長期戰略,及由此決定的中美長期抗衡的定勢,鞏固並發揮香港特區「超級聯繫人」角色。中美貿易戰雖暫緩,但科技、金融、地緣政治等領域的競爭將持續深化。全球貿易格局加速重構,區域化、集團化趨勢凸顯。香港一方面依託《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等機制深化與內地合作,另一方面拓展與東盟、歐盟等經濟體的聯繫,為國家構建多元化市場網絡提供支點。例如,香港應積極爭取中央協助與支持,推動加快「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推動高標準貿易規則對接,減少單一市場依賴。

二是要強化風險意識,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經濟體,易受國際政治經濟波動衝擊。中美對抗若轉向金融領域,香港可能面臨資本流動震盪、匯率波動等挑戰。對此,香港需健全金融安全體系,完善跨境資本監測機制,加強與內地監管協作,防範系統性風險。同時,應堅定落實香港國安法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遏制外部勢力干預,確保社會穩定,為經濟發展築牢安全屏障。

三是要發揮金融中心優勢,全方位服務國家金融穩定與開放。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擁有成熟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國際化的法治環境。在中美金融博弈中,香港可重點發力以下領域:一是深化人民幣國際化:擴大人民幣債券發行規模,推動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創新,助力國家降低對美元體系的依賴。二是打造綠色金融樞紐:對接國家「雙碳」目標,發行綠色債券,吸引國際資本支持內地低碳轉型。三是建設數字金融中心:探索央行數字貨幣(CBDC)跨境應用,提升支付清算效率,應對潛在金融制裁風險。

四是配合國家開放戰略,拓展多元化市場。中美脫鈎風險下,香港更加需要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協助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沿線、新興經濟體市場。例如,通過設立專項投資基金、搭建跨境貿易平台,降低企業出海門檻。同時,香港可發揮專業服務優勢,為內地企業提供法律、會計、風險管理等支持,幫助其適應國際規則。

五是強化「外引內聯」,助力內地企業全球化布局。香港的「兩制」優勢使其成為內外循環的銜接點。一方面,可吸引國際資本、技術通過香港進入內地,推動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可協助內地企業通過香港並購境外優質資產,獲取品牌、管道與核心技術。例如,香港交易所上市制度改革已吸引更多新經濟企業赴港融資,未來需進一步優化上市機制,提升資本市場活力。

六是發揮橋樑作用,推動制度與標準互聯互通。香港的普通法體系與國際商業規則高度接軌,可在打破市場機制與標準壁壘中發揮關鍵作用。例如:規則對接:推動內地與海外在數據流動、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的標準互認,減少跨境貿易摩擦。仲裁服務:依託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積極發揮總部在香港的國際調解院的職能與影響力,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中立、高效的爭端解決服務,增強中國企業出海信心,強化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廣袤大市場的信心。

中美貿戰緩衝期是香港化危為機的關鍵窗口。香港需以國家戰略為導向,聚焦金融穩定、市場多元、制度創新三大方向,將自身優勢轉化為服務強國建設的實際動能。唯有在堅守國家安全底線的基礎上,深化與內地協同,拓展全球網路,香港才能在波瀾壯闊的大國博弈中突圍而出,成為無可替代的名副其實的超級聯繫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貿戰暫緩有危有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