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術
事隔數年,中美元首在韓國釜山再度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30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習近平指出,兩國國情不同,難免有一些分歧,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時而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面對風浪和挑戰,兩國元首作為掌舵人,應當把握好方向、駕馭住大局,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平穩前行。經過會晤,雙方達成三大成果,包括美國將取消對華加徵10%「芬太尼關稅」、將暫停9月29日公布的對華出口管制一年等。美國對待談判對手,一向是以「強搶」心態面對,今次再向中國妥協,其實已不是「特朗普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特朗普總是臨陣退縮)的問題,而是中美雙方的實力天秤,已經不再偏向美國一方。
由昨日到今日,媒體以至坊間已經出現各種評論,如果要說美國「180度妥協」的最大轉捩點,當然是美國不能沒有中國的稀土,如果欠缺中國的稀土,美國的高科技產品,以及戰機、戰艦等等,只怕連基本的製造能力都欠缺。如果深入一點去說,全球不缺稀土,不過,煉製出能應用的稀土,既需要技術,也需要設備,中國用了數十年在這領域深耕細作,美國又好,歐盟又好,甚至日本也好,要在這領域與中國脫鈎,或許十年後再說吧。
中國今日的底氣,其實是一場長久的準備,在特朗普第一次上任總統時,以貿易戰突襲中國,破壞中美建交以來的互惠關係,不過事隔幾年,中國已經不再一樣,筆者可以從一組簡單的數字來說明,根據中國官方數字,今年頭八個月,中美貿易總值為2.73萬億元人民幣,下降13.5%;細看更詳盡的數字,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增長9.7%,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6.7%;中國與歐盟貿易總值增長4.3%,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3.1%。至於美國,其佔中國外貿總值,已經跌至不足10%。
最為簡單的分析,就是如果中國過度依賴對美貿易,那麼美國一開打關稅戰,中國就會蒙受極大損失,可能需要妥協;相反,如果中國能一步步(事實上也做到了)減少了對美國貿易的依賴,即使美國再使出橫手,中國仍會有影響,但已經與5、6年不可比較,美國要加徵中國關稅,中國可以將產能、產品輸送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包括東盟等,而美國得不到好處,自然亦需要向中國讓步。
關稅戰沒有贏家,美國打出七傷拳,注定會傷到自己,例如萬聖節在美國是盛大節日,而美國過萬聖節,需要各種道具以至裝飾,這些商品的最大來源是中國,關稅一加,來貨價一貴,美國人連萬聖節都特別難過;把關稅、商品價格提高的結果,放到美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上,就是不同食品、商品價格都上升,中產以至基層收入沒有增加,但負擔卻漸漸增加,容許筆者直白地說,特朗普的嘴夠硬,但整個美國社會,根本就是不耐打、捱不住。
最近,筆者還在網上看到一篇分析文章,有報告指出,原來美國藥品非常依賴中國的藥品原材料,近700種美國藥品,至少使用一種只在中國生產的化學原料,例如在一些廣泛使用的抗生素以及用於治療心臟病、癲癇、癌症和愛滋病的仿製藥中,中國是至少一種關鍵化學原料的唯一供應國。有評論文章指出,今日中美達成協議,不代表中美貿易關係就會變好,筆者認為美國應該認清事實,濫施關稅、對中國船舶展開調查等等,其實中美關係一變差,最終受害的必然包括美國。特朗普可以裝瘋、裝強,但無論是工業、貿易等,其實中美博弈關係已經出現逆轉,美國式霸凌手段,可能對其他國家有效,但對中國已經失去效力,因為中國一直變強,而且展現出應有的大國風範。
 
                    
                   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取消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