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大撤僑如何出色完成?前大使詳細解畫

「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專題講座於香港理工大學舉辦。(點新聞記者劉鴻霖攝)

【點新聞報道】「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專題講座今日(30日)於香港理工大學舉辦。兩位前駐外大使羅林泉和孫功誼同台,分享了他們眼中的「大國外交」。

羅林泉(左二)和孫功誼(右二)兩位前大使同台,分享他們眼中的「大國外交」。(點新聞記者劉鴻霖攝)

羅林泉:利比亞大撤僑體現人民至上

曾任中國駐希臘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現任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的羅林泉回憶,他1980年剛進入外交部時,部裏只有出過國的前輩有西裝,其他同事在接待外賓時都得去部內的「服裝庫」借西服來穿,而他「脖子細、手長」,借來的衣服總不合身。隨着改革開放的發展,國家綜合國力逐步增強,他笑談,如今「我們的西裝不比他們(外國)差」。

羅林泉回憶,他在清晨接到指令,要「不計成本」地帶領1.3萬華僑撤離。(點新聞記者劉鴻霖攝)

正因實力增強,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時,中國才能果斷實施史詩級大撤僑,成為了電影《紅海行動》《戰狼2》中的重要一幕。羅林泉回憶,他在清晨接到指令,要「不計成本」地帶領1.3萬華僑撤離,當時使館立刻召開緊急會議,並租下大巴、郵輪等交通工具。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緊迫的時間下,希臘政府對此十分配合;而船運公司對中方也十分信任,未簽合同、未收定金就移交了船隻。

撤離行動採取海陸空立體方式:3艘郵輪、131架次包機、700多輛大巴,最高峰時每日2班船、8個包機,共幫助了13185名中國公民和來自11國的約1100人成功撤離。羅林泉總結:「在那次大撤退行動中,我們以出色的工作實際踐行了中國政府以人為本、外交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孫功誼:中非人類命運共同體互惠互利

孫功誼退休前是中國駐毛里求斯特命全權大使,曾出任外交部非洲司正司級參贊,他在講座中探討了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理論與實踐。

孫功誼強調,非洲是中國外交多邊舞台的關鍵朋友。(點新聞記者劉鴻霖攝)

孫功誼介紹,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就將對非外交作為突破重點,與20個非洲國家建交,打破了西方國家的孤立和封鎖戰略。而改革開放後,雙方關係進入大發展期,中國與幾乎所有非洲國家完成建交,中非間貿易互利、工程承包、投資合作更是常態。

孫功誼強調,非洲是中國外交多邊舞台的關鍵朋友。他舉例,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幹事的激烈競選中,中國候選人屈冬玉最終就是靠非洲45國的支持成功當選。此外,非洲擁有廣闊的市場,也是我國許多戰略資源的主要依靠。孫功誼指,在雙方的經濟合作中,最多的是民生項目,這不僅促進了經濟互惠,更直接惠及雙方民眾的生活福祉。

孫功誼最後表示,在中非命運共同體中,貫穿着「平等互利」、「真實親誠」、「正確義利觀」等核心理念,以西方為中心的結構正被逐漸打破,推動着公平正義的新型國際關係的不斷發展。

林大輝希望此次講座加深學生對國家外交的了解,提升他們的歸屬感和自豪感。(點新聞記者劉鴻霖攝)

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在活動中表示,中國外交事業不僅關乎國家發展,更與香港未來緊密相連,香港應善用「一國兩制」優勢及「超級聯繫人」角色,為國家外交貢獻力量。他希望透過此次講座,深化學生對國家外交的了解,提升他們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點新聞記者劉鴻霖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利比亞大撤僑如何出色完成?前大使詳細解畫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