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周德武
75年前的10月,中美兩國的軍隊在朝鮮半島展開激烈廝殺,中國人民志願軍以頑強意志力打出了國威,完全超過了美國的預估,經過近三年的軍事較量,中國最終迫使美國不得不在一場沒有打贏的戰爭中簽字。
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雷德利由此感嘆:「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75年後的今天,中美兩國的元首將齊聚朝鮮半島,這一次不是為軍事戰而來,而是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此時的中美兩國正在經貿戰場上進行着激烈的對抗,雙邊貿易戰已經進入新階段,中美兩國在芯片和稀土問題上接近攤牌。自2018年特朗普發動貿易戰以來,美國不僅沒能絞殺中國,反而讓中國越戰越勇,愈戰愈智慧。
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仍像第一任期那樣任性,動輒揮舞「關稅大棒」,不過中國不再被動防守,而是出台系列反制措施,讓特朗普措手不及。特別是9月份以來,美國商務部出台了穿透式對華高技術新管制措施,涉及上千家中國高科技公司。此外,美國還準備對中國製造和運營的船隻徵收港口停靠費,中國不得不作出強力反擊,對稀土等戰略資源實行進一步規管,不僅打痛了美國,也讓追隨美國的所謂盟友嘗到了助紂為虐的苦果。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抱怨:沒想到中國這麼幹,甚至揚言取消中美首腦會晤,要對中國再加100%的關稅,讓美國股市大幅度波動,特朗普自家的加密貨幣也有30%左右的跌幅,這是特朗普所無法承受的。於是他不得不放軟身段,表示他「不想傷害中國,而是希望幫助中國」。他同時表示中美首腦會晤的籌劃仍在議程之中,這才讓市場的緊張氣氛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當地時間10月25日至26日,中美經貿團隊在吉隆坡展開了第五次面對面磋商,磋商達成基本共識,為中美貿易休戰制定了政策框架。據《華爾街日報》10月28日的報道,美方不僅不再提100%的關稅,而且有意將「芬太尼關稅」從20%削減一半,看來特朗普這一次或將不得不為這場貿易戰簽訂休戰書。正像《紐約時報》10月27日的一篇文章所言:「特朗普試圖解決一場由他自己製造的危機並為此邀功。」
中美兩國元首即將在時隔6年之後再次面對面會晤,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雖然兩國首腦的通話進行過多次,但是兩人見面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仍為國際社會所津津樂道。10月27日,外交部長王毅在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通話時表示,中美關係牽動世界的走向,一個健康、穩定、可持續的雙邊關係符合兩國長遠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王毅表示,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都是世界級領袖,長期交往、彼此尊重,已成為中美關係最寶貴的戰略資產。他希望雙方相向而行,為中美高層互動做好準備,為兩國關係發展創造條件。
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強勢回歸白宮,在對華政策上顯然擁有決定性作用,雖然他的身邊有着一大批對華強硬派,並在出台反華政策方面伺機而動,但迫於特朗普的政治威懾,他們也只能循着特朗普「大交易」的思路,與中國進行周旋。據報道,像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之流基本上與決策圈保持着足夠遠的距離。由此可見,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發揮中美首腦的引領作用對於穩定中美關係顯得尤為重要。
特朗普上任9個月以來,在國內和國際兩個戰場搞了許多大動作。在國內掀起「常識革命」,回歸傳統價值,強力驅趕非法移民,並採取一切手段促進製造業回歸,夯實民粹主義的社會和群眾基礎。特朗普也把家族利益與美國國家利益進行深度捆綁,力推加密貨幣,讓家族財富迅速累積。作為商業出身的他也是明人不作暗事,大大模糊了美國商業與道德界限,讓全球的美國民主推崇者們無地自容。
在國際舞台上,特朗普採取「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對一些國家恩威並施,積極介入世界熱點,並取得了局部成功。不過,美國《政客》雜誌發表文章稱,特朗普此次亞洲之行是冒險之旅,不像出訪中東和英國那樣胸有成竹,亞洲之行有着巨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中國問題上。特朗普能夠吹噓的東西實在不多,甚至是他一年來最沒有成就感的領域,相反還有着強烈的挫折感。
中美博弈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兩國手中都有不少籌碼。中美貿易戰是在2017年12月美國發表新的《國家安全戰略》、視中國為主要敵手的大背景下發動的,既體現了特朗普對關稅的個人偏好,也是美國遏制中國戰略的重要一環。特朗普通過貿易戰,強買強賣,大搞所謂的「交易藝術」,並對中國一些高科技公司進行限制。以期將中國永遠置於美國的後視鏡之中。雖然拜登一再批評特朗普,但是在其執政之後繼續維持對華關稅措施,甚至在構築「小院高牆」方面變本加厲。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後,揚言對他任期達成的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執行情況啟動301條款的調查,無疑是為下一階段中美貿易談判積累更多籌碼。特朗普前不久還揚言,美國考慮進一步限制美國對華軟件出口,甚至包括限制美國飛機發動機對華出口,為中美貿易戰的進一步升級埋下新的伏筆。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打這場貿易戰也是生不逢時。套用朝鮮戰爭的話說,美國是在錯誤時間、錯誤領域,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特朗普雖然手中仍有不少籌碼,但更多的還是虛張聲勢,否則華爾街也不會給他取了「TACO」的綽號。特朗普先眨眼的情況實在太多,十年前一些經濟專家就指出,中國的房地產與美國的股市是兩大「灰犀牛」,美國股市的繁榮從2009年算起已經持續16年,中國前幾年已經主動戳破了房地產泡沫,顯現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而美國沒有勇氣刺破股市泡沫。美國AI泡沫橫飛,七巨頭的市值佔據了美國股市的半壁江山,除了「賣鎬頭」的英偉達之外,其他AI公司投入基本上成為無底洞。市場一直在尋找股市調整的藉口,一有風吹草動,有如驚弓之鳥。這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的最大軟肋,所以,特朗普在出台對華經貿政策時不得不投鼠忌器。
美國《華盛頓郵報》最近發表評論員文章稱,特朗普的外交風格決定了他在與中國打交道過程中難以取得突破性的成功。因為與中國的較量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並具有很強的技術性,而不是在製造戲劇效果,它需要的是治國之道,而非作秀;需要的是耐心,而非虛張聲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政治學者亨利·法雷爾表示:美國和中國現在顯然「處於一個更加微妙的相互依存階段」,「中國確實開始想辦法借鑒美國的策略,並在某種意義上比美國更好地玩這場遊戲。」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馬丁·喬澤姆帕認為,「美國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繞過中國的稀土管制,這對美國來說將是一個大問題。」一些專家認為,美國重構稀土供應鏈可能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顯然,中美之間都在與時間賽跑。美國對華鷹派呼籲建立「經濟北約第五條」。即聯合所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所謂「經濟脅迫行為」進行反制。拜登時期的一批重臣更是最近頻繁發文,呼籲特朗普聯手制華,而不要單挑世界。
毋庸置疑,美國正迎來共和黨執政的長周期。無論是特朗普執政還是萬斯等其他新生代將來佔據白宮,他們都將繼續高舉「振興製造業」的大旗,這是引領美國民意的基礎性工作,而提高關稅是立竿見影的一張牌,特朗普不會輕易放棄,更會貫穿特朗普任期的始終。但關稅牌的邊際效應正在顯現,也把特朗普推入了尷尬的境地,所以美國對華強硬派正在推動特朗普大搞「大院深牆」,美國9月份的新動作便是最新一例。
1993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首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美國西雅圖舉行,中美兩國首腦會晤讓中美關係從低谷中走出,為中國贏得了一個難得戰略機遇期。32年之後,中美兩國元首在朝鮮半島會晤,更是具有特別的意義。朝鮮半島是最能讓美國保持清醒的地方,中國人在這裏上演了驚天地、泣鬼神、立國威的傳奇,這是對特朗普的另類刺激。《華盛頓郵報》發表社論稱,中美兩個超級大國轉向徹底衝突、摩擦加劇的時代即將到來,這場鬥爭將決定21世紀的走向。但殘酷的現實是,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和中國仍然相互依存。貿易戰不符合雙方利益,至少在短期內雙方脫鈎不現實,華盛頓和北京最好重啟對話。中國多次強調,貿易戰沒有贏家。其他戰爭更是這樣,既然如此,特朗普萬里迢迢來到亞洲,更應與中國領導人坐下來,深入討論兩國的和平相處之道,而不是搞其他排斥中國的大、小動作。
(作者為大公報前副總編輯)
(來源:直新聞)
 
                    
                   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取消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