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在中國現代文學的宏大敘事中,我們往往習慣於將「五四」視為起點,卻忽略了更早的思想源流與文體變革。文學史的書寫是否存在着另一種可能?
近日,嶺南大學「嶺南高等研究院」向嶺大前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許子東教授頒授「資深嶺南學者」榮銜。許子東同場以「中國現代文學的起點」為題進行公開講座,提出了幾個顛覆性的觀點:一是對1950至70年代中國文學的價值重估,二是對現代文學真正源頭的追問。他突破以「五四」《新青年》為圭臬的傳統視角,引領聽眾回溯更早的歷史脈絡,指出從梁啟超的「小說革命」、晚清四大名著、直至韓邦慶的《海上奇書》乃至明末楊廷筠的著作,均可視為現代文學的濫觴。許子東強調,起點的界定關乎對現代文學之社會角色與歷史價值的根本理解,從而啟發觀眾思考文學與時代如何相互塑造的深層關係。
在隨後的專訪中,許子東指出,梁啟超在1901年首次提出「中華民族」這一概念,為現代文學提供了敘事的基石;其倡導的「小說革命」徹底改變了小說的文類地位;而他所著的《新中國未來記》,更以白話文寫作和一系列驚人預言,勾勒出現代中國故事的雛形。
訪談中,許子東還分享了他的教學理念與學術實踐。他致力於打破「時代—作家—作品」的傳統文學史研究框架,引導學生回歸文本本身,以此糾正當下忽視原著的學風。此外,他也談及如何通過公眾媒體促進學術與現實的對話,並深刻剖析了香港文學在中國文學全景中的獨特價值與貢獻。
(記者:劉裕|拍攝、剪輯:星鳴|文字:劉裕)
相關閱讀: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