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紀念台灣光復 推動祖國統一

文/黎岩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10月24日表決通過關於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在明確重申台灣地區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同時,再次宣示了統一台灣,坚定不移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意志。

台灣光復紀念日的設立,緣起於日本軍國主義對台灣的侵佔,以及由中國共產黨推動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徹底打敗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於1945年10月25日結束日本對中國台灣地區超過半個世紀的武裝佔據。

1894年,積貧積弱的清王朝與對中國長期以來虎視眈眈的日本爆發了甲午戰爭。次年3月20日,派出李鴻章為和談代表,赴日本廣島與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議和,並在不言和即出兵中國本土的威脅下,被迫於1895年4月17日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腐敗無能的清王朝被迫將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澎湖列島割讓予日本,由此開始了日本殖民管治台灣的日佔時期。由於馬關條約是武力脅迫下簽署的不平等條約,之後推翻清王朝建立的「中華民國」從未放棄對台灣的主權,亦從未承認日本對台灣擁有主權。正因為如此,日佔時期只能算是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管治,正是基於此,二戰結束後,根據《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台灣及澎湖地區毫無懸念地直接交還中國。

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台灣引起了軒然大波,從此全台灣接連掀起抗日運動。在長達半世紀的日本殖民管治中,武裝抗日運動時有發生,幾乎波及全台灣島。不願受辱的台灣人民,奮起抗爭,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保家衛國,捍衛國家主權,捍衛自身尊嚴。其中,爆發於30年代的霧社事件及二次霧社事件,成為台灣日佔時期最直接且最激烈的武裝抗日行動。據統計,僅僅是日本統治台灣前8年,就有32000人死在暴戾成性的日本軍國分子的屠刀下,甚至許多婦孺亦難倖免。

日本殖民管治台灣期間,全力推行去中化的皇民化運動,在姓名、文化、語言等全面學習「歸化」日本,灌輸忠於天皇的武士道精神,並全面動員台灣人參加其戰時工作,其目的是蠶食並徹底擯棄台灣人民的民族認同、自豪感,以及文化、語言、宗教和習俗的意識,旨在將台灣社會完全日本化。為此,報紙上的中文版和學校課程中的古漢語被刪除;中國和台島的歷史也被從教育課程中抹去;中文的使用被勸阻甚至在部分場合被禁止。1940年,更發起改名運動,以日本名字取代中國名字。大漢奸李登輝就是積極響應日本軍國主義的號召,改名為「岩里政男」。同時,強迫台灣人說日語、穿和服、住日式房子、放棄台灣民間信仰和燒毀祖先牌位、改信日本神道教。

另外,二次大戰時日本侵略軍實行的臭名昭著的「慰安婦」制度,也禍及台灣地區,日本在台灣強行徵集了許多「慰安婦」,造成受害者肉體及心靈上的嚴重創傷。同時,亦不可避免地誕生了一批中日混血兒,以至於今天台灣地區的部分「台獨」政客,真的搞不清楚自己的血緣祖先究竟是誰。

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台灣地區的殖民管治與奴役,確實培養了像李登輝、謝長廷、賴清德這樣的「哈日族」,亦直接造成了部分台灣人對祖國歸屬感的疏離,這成為今時今日「台獨」橫行、尾大難斷的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依照由遠東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1945年9月2日發布的軍事命令,於同年10月25日上午10時在台灣台北公會堂(戰後改名為中山堂)舉行台灣地區的受降典禮。台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向中國陳儀將軍進行受降,將台灣交由中國管治。台灣地區在被日本佔據半個世紀之後,回歸祖國。此即為中國大陸光復台灣紀念日與台灣光復節的由來。

數典忘祖的台灣民進黨當局執政後,激勵美化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先是倡議公文行文將「日佔」時期改為「日治」時期,同時大肆宣揚日本佔領給台灣地區帶來的發展變化。雖然只是一字之差的改動,卻顯見了「台獨」勢力對日本軍管殖民台灣的認可,其居心叵測的目的就在於藉日本殖民管治之實,違背國際法,認定台灣地區是日本的「殖民地」,已經脫離了中國的主權管轄,從而為其推動「台獨」背書。

台灣慘遭日本軍國侵佔,台灣同胞遭受日本殖民統治的深重苦難與蹂躪,成為全體中華民族的剜心之痛、撕肺之恨。歷史永遠銘記台灣同胞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愛國篇章。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才洗刷了半個世紀的民族恥辱。

台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大成果,是中國恢復對台灣地區行使主權的重大歷史事件,亦向全球鄭重宣告,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台灣光復80周年的歷史時刻,國家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展示了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反映了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彰顯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堅強意志。

銘記歷史,就是要激勵兩岸同胞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勇氣、底氣、傲氣,團結向前、攜手奮進,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紀念台灣光復 推動祖國統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