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品方
中國國民黨徬徨歧路,現時最重要的是凝聚黨內和主流台灣民眾「兩岸和平互動發展,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共識。為達此目的,要清洗黨內「獨台」、「暗獨」和「三不」(「不統不獨不武」)的錯誤思維。
中國國民黨要凝聚統派的力量。不如此,只會繼續沉淪,在模糊和逃避中逐漸被時代拋棄。最近台灣政壇藍營爆發嚴重分歧,洪秀柱直指馬英九兩岸和平口號喊得震天響,但一旦觸及兩岸統一的核心議題便裝聾作啞,避重就輕,顧左右而言他。洪秀柱還痛批名嘴黃智賢,身在大陸時高呼統一,回到台灣卻變得溫吞保守,只談和平,不談統一。
筆者認為,兩岸如果沒有統一,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兩岸和平。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有「台獨」分裂分子和外部勢力干預。唯有消滅「台獨」分裂分子、排除外部勢力干預,兩岸統一才能夠真正邁向持久和平,為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攜手共進。
洪秀柱的尖銳發言如同照妖鏡,將藍營尤其是國民黨內部過去10年來的種種問題暴露無遺。藍營領導不得不亮明立場、不得不選邊站(不可以靠邊站),要麼堅定地主動支持統一以致和平,要麼繼續在含混中糊弄度日,結果只會連滾帶爬、在兩岸統一的過程中再無角色。新黨的統一立場堅定,值得充分肯定。其他支持統一的小黨派也是如此。至於國民黨和民眾黨,立場還未清晰。
洪秀柱毫不留情地撕破了「騎牆派」的遮羞布,直言不諱地戳穿某些人既想從大陸的發展中獲取紅利,又不敢在島內明確表達支持統一的立場。這是極端虛偽。「三不主義」是「暗獨」和「獨台」,拖得就拖,「小朝廷」偏安苟且心態,結果被民進黨步步進逼,被打到落花流水,十年下來,面目全非。
國民黨執政時期(2008-2016),兩岸經貿交流開展得如火如荼,與大陸的貿易投資雙向往來日益密切,人員交流頻繁,大陸配偶、兩岸留學激增。然而,在涉及統一的關鍵問題上,國民黨執政的8年間躲躲閃閃,不敢堅持黨章及「憲法」的規定目標,暗地裏和民進黨的「台獨」主張合流,靠「統獨」議題操弄選舉政治。這種做法不是真心推動兩岸關係的融合發展,而是「和稀泥」表演;試圖在維持現狀的舒適區內得過且過。國民黨精英利益階層一面倒親美。2014年「太陽花運動」之後,因為大勢已去、害怕民意支持度進一步滑落,於是2015年「換柱」,罔顧選舉結果和程序公義,拉下洪秀柱,以「徵召」的方式換上朱立倫。圖窮匕現,選民離棄。群眾的眼睛雪亮,國民黨誤判形勢,過去十年來三連敗,如今回顧,事所必然,豈無道理?
十年後的今天,洪秀柱就是要逼出藍營的真實態度。是繼續當太極天師遇事繞道走,還是扛起統派大旗往前走?不是「台獨」,就是統一。哪有什麼「獨台」「暗獨」和「三不」?都是「台獨」的暗樁暗號,於是選票流失,不敗幾稀。當年如果竟還有人私底下以此和民進黨幕後交換條件輪流坐莊的話,不是幼稚,就是天真。
當年國民黨為何「換柱」?問題根源是中間路線幻象。有人總把「九二共識」掛在嘴邊,「統一」二字卻絕口不提。這種套路,表面上是在推動兩岸互動交流,實質是在逃避核心問題。這種只做容易的事,不敢硬碰「台獨」的曖昧態度,讓台灣民眾誤以為統一是遙遠話題,跟自己沒關係。於是多年下來,數以千億美元的保護費不斷雙手奉送給美國而毫無收穫。箇中如有貓膩,有待日後揭發。
更諷刺的是名嘴黃智賢,在大陸談起統一時熱血沸騰,回到台灣卻溫吞如水,活像是「兩面人」、樂於做「騎牆派」。洪秀柱對馬黃兩人的批評,手起刀落,揭穿了國民黨內自甘退讓、口是心非的病灶。長此下去,國民黨一定會被時代淘汰、被民眾拋棄。
國民黨活力衰減,是因為卸下了應有的擔當,背叛了立黨的初心。如果不是闖出一個鄭麗文繼承洪秀柱,國民黨可以休矣,因為脫離了主流民意。年輕人選擇民眾黨,老年人意興已闌珊。統派的尊嚴,如今要依靠洪秀柱、連戰、張亞中和郁慕明,仍然堅守立場原則,在徬徨中吶喊,要喚醒那些迷失方向、年逾七十的藍營精英派系領頭人。如今警鐘長鳴,兩岸統一已等不得,更拖不起。國際風雲變幻已經到了關鍵節點,形勢比人強,為求兩岸和平、亞洲和世界和平,由於「台獨」分裂分子日益囂張跋扈,外部勢力干預逐漸鋌而走險,台灣問題已到了不及早解決不可的臨界點。
藍營個別老一輩領導人若仍沉迷在「維持現狀」的幻夢裏不肯醒來,最終只會淪為歷史的棄子。洪秀柱以十年磨劍的韌力、一朝破局的發言,「一言驚醒夢中人」,不僅關乎國民黨的前途命運,更給台灣民眾及時上了重要一課。在這個信息紛繁複雜的時代,她提醒人們千萬不要被那些只會喊口號的江湖派所迷惑。真正推動兩岸統一的人,絕不會在關鍵問題上打太極耍滑頭。和平不是靠喊口號喊出來的,統一更不是靠含糊其詞阻擋得了的。和平是靠實際行動創造出來的;不是靠等待等出來的,而是靠努力拚搏出來的。
如今,國民黨要靠幾位80歲左右的高齡老者來堅守統派的骨氣、志氣、底氣和勇氣,真是莫大的諷刺。它充分暴露了藍營已深陷危機,不僅缺乏年輕血液的注入,更缺少敢說真話敢幹實事的領導人。洪秀柱今番破釜沉舟的發言,是要喚醒那些假裝酣睡的人,讓更多人看清他們的真面目,是真統還是「不統」,想「獨台」卻訛稱「不獨」。兩岸統一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所在。兩岸和平,只有在兩岸統一之後才真正擁有。我們應該支持那些真刀真槍幹實事的人,而不是那些花言巧語帶節奏的人。
一個統一的中國的未來,需要腳踏實地的行動派,不需要弄虛作秀的表演者。洪秀柱喚醒了台灣民眾久違了的中國心。鄭麗文果敢喊出:我是中國人。這場政壇風暴剛開始,或許是藍營重生的契機。要麼徹底覺醒,重拾支持國家統一的初心,凝聚兩岸統一的力量;要麼繼續沉淪在模糊和逃避中,逐漸被時代拋棄甚至遺忘,一蹶不振。
鄭麗文過去20年來的表現有目共睹。20年前,2005年4月26日,鄭麗文作為國民黨代表團成員隨連戰訪問大陸,展開「和平之旅」。當年鄭麗文並無黨派背景,連戰點名邀請她參加。當年首站抵達南京,到中山陵拜謁孫中山。作為代表團最年輕的成員之一,鄭麗文(36歲)憑藉其法律專業背景和熟悉民進黨思維的優勢,在兩岸對話中發揮積極的溝通橋樑作用,扮演了重要角色。連戰20年前的訪問,達成了兩岸和平發展五項願景,是國民黨政策轉型的標誌性事件。返台後,連戰邀請鄭麗文加入國民黨。同年7月,鄭麗文欣然加入;同年10月被任命為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20年前的經歷,奠定了她後期推動兩岸交流、支持一個中國理念的政治立場。鄭麗文一路走來,角色定位清晰可靠,一直經受各方考驗,今次脫穎而出當選國民黨主席,因為順應民意,筆者不感意外。
鄭麗文生於台灣省雲林縣,父親是雲南籍軍人。她祖籍雲南普洱,母親是台灣本省人(祖籍福建)。她的父母來自彝族和漢族,她具有少數民族(彝族)血統。筆者相信,她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率領反映藍營主流民意的統派代表團訪問大陸之期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