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介嶺
俄烏衝突即將進入第四個冬季,不管美歐如何施壓,俄羅斯依舊不願在簽署和平協議之前先實現停火,這場戰爭並不像特朗普期望的那樣很快就會結束,過去十天,各方外交動作密集。
就在澤連斯基第三次訪美前一天,普京要求與特朗普通話。在長達2.5小時的交流中,普京稱願意放棄俄軍控制的扎波羅熱州和赫爾松州部分領土,換取對頓涅茨克的全部控制權,其領土主張較過去略有減少。特朗普對此大加讚賞,並宣布將在布達佩斯面晤普京。
澤連斯基則沒有那麼幸運。特朗普在白宮會見他時重複普京的觀點,要求烏克蘭讓出整個頓巴斯,包括俄方尚未攻佔的地區換和平,並在援烏「戰斧」導彈問題上有所回擺,會談氣氛充滿火藥味。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援引一名歐洲高級官員的話稱,烏克蘭不太可能接受這一要求,「這就像讓他們賣掉一條腿去換空氣。」
特朗普態度欠佳,但還是聽進了烏方的觀點。10月19日,特朗普表示,頓巴斯地區已被割裂,78%的土地被俄羅斯控制,俄烏兩國應維持現狀,按當前戰線劃界,各自撤兵,停止交戰,後續事宜由雙方再行協商。
10月21日,法國總統府發布由歐盟委員會主席,歐洲理事會主席,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波蘭、挪威、芬蘭、丹麥,以及烏克蘭等多國領導人簽署的聯合聲明,「強烈支持」美方上述立場,重申「國際邊界不得通過武力改變」,承諾將繼續推動利用俄羅斯凍結資產為烏克蘭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
正當舉世期待「普特會」後續消息時,10月22日,特朗普突然以不想浪費時間舉行「一場毫無意義的會面」為由宣布取消計劃中的美俄峰會,坐實了之前美方官員對媒體透露的特朗普沒有計劃近期與普京會面之說。
美方態度變化起因是10月20日拉夫羅夫與魯比奧通話敲定峰會細節時,拒絕了美方「先停火」和凍結現有戰線提議,堅持要求以俄方控制整個頓巴斯地區換取「全面和平協議」,直言與8月俄美領導人阿拉斯加峰會時相比,俄羅斯的立場基本未變。
10月22日,繼英國之後,美國祭出重拳,宣布對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私有企業盧克石油公司及其30多家子公司進行制裁。這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後首次對俄發起制裁。儘管普京稱「不會對俄羅斯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但據彭博社估計,這兩家俄羅斯最大的石油企業佔俄羅斯原油出口總量的近50%,其後果可想而知。
幾乎同時,歐盟宣布啟動對俄第19輪制裁,針對俄能源、金融、軍工、貿易以及服務業等領域新增69項單獨制裁和多項經濟限制措施,並加強了反規避工具,包括從2027年1月起終止俄羅斯液化天然氣進口長期合同,在制裁生效六個月內終止俄羅斯液化天然氣進口短期合同,並對117艘「影子艦隊」船隻進行制裁,至此受歐盟制裁的船隻增至557艘。
這是歐盟首次對俄羅斯經濟支柱產業天然氣進行制裁,還進一步將矛頭指向石油「影子船隊」,系迄今對俄關鍵能源部門實施的最嚴厲制裁,被指將打到俄羅斯的「最疼處」,有助於減少莫斯科維繫戰爭的資金流。
值此風雲變幻之際,10月22日,北約秘書長呂特訪美面晤特朗普,討論歐洲國家與烏克蘭合作制訂的「12點和平計劃」。兩天後,「志願聯盟」峰會在倫敦舉行,與會各方誓言繼續支持烏克蘭、施壓俄羅斯結束戰爭。
在這一系列外交操作中,對戰爭走向多少將產生實質性影響的當數經濟制裁。這既反映了特朗普對無法推動烏克蘭戰爭結束日益感到沮喪,也體現了特朗普仍將經濟手段置於軍事手段之上的現實考量,畢竟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將加劇美俄對抗,衝擊全球供應鏈穩定。
有人對美歐制裁能否迫使莫斯科改弦易轍表示質疑,這固然是個問題,但誠如北約秘書長呂特在倫敦「志願聯盟」峰會所言,美國對俄羅斯最大石油公司的新制裁不僅將「大大增加普京的談判壓力」,而且還表明特朗普「絕對致力於」結束戰爭,為烏克蘭帶來持久和平。
當然,面對美歐重重圍困,俄羅斯能否「勝似閒庭信步」,一大關鍵變量還要看印度的態度。據統計,今年1至9月,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約6906萬噸,日均185萬桶左右,前七個月日均則在173萬桶以上,被美方指責為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資金。目前,美方以降低關稅為誘餌,不斷施壓印度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莫迪似有鬆動跡象。
10月16日,印度外交部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表示:「確保穩定的能源價格和有保障的供應,一直是我們能源政策的雙重目標。這包括擴大能源採購渠道並酌情實現多元化。」「就美國而言,多年來,我們一直尋求擴大能源採購……本屆政府有意深化能源合作。相關討論正在進行中。」
此前,亦即9月11日,印度最大的私營港口運營商阿達尼集團宣布,禁止所有被歐盟、美英制裁的船舶停靠,俄羅斯油輪雖未被單獨提及,但顯然被列入其中。毫無疑問,作為僅次於中國的俄羅斯石油買家,如果印度真如特朗普所言將停止或減少俄羅斯能源進口,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10月24日,俄羅斯負責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事務的總統特別代表、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DIF)總裁德米特里耶夫急赴美「滅火」,釋放了些許鬆動信號,稱除加入北約外,俄方或接受烏克蘭獲得「某種形式」的安全保障。他在接受CNN採訪時還稱,「普特會」並未取消,雙方「可能會稍後見面」。俄、美、烏已「接近」通過外交結束戰爭。
與此同時,德米特里耶夫警告,對俄制裁會「產生反效果」,「只會導致美國加油站的汽油價格上漲」。顯而易見,其言忽略了歐佩克增產對彌補俄羅斯能源缺口的平衡作用。此外,他還與美方討論了恢復直航、簽證便利、稀土金屬合作,以及北極開發等其他事項,似有利誘特朗普之意。
10月23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領導人會議上,各方未能就以被凍結的1630億美元俄羅斯資產作擔保,向烏克蘭提供貸款達成一致。儘管如此,歐洲理事會承諾將致力於解決烏克蘭「2026年至2027年的緊迫財政需求」,並呼籲繼續進行磋商。在倫敦「志願聯盟」峰會上,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在回答提問時表示,希望在平安夜之前就動用俄羅斯凍結資產作出決定。
有分析指,只要歐洲繼續為烏克蘭提供財政支持,俄軍便無法實現侵佔烏克蘭的目標,特朗普也無法迫使澤連斯基屈服。加之,特朗普並未完全封殺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由此看來,在這場博弈中,莫斯科再遭群毆,恐難有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