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中美元首能否會晤 誰說了算?

文/上江南

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0月25日至26日,中美雙方以今年以來兩國元首歷次通話重要共識為引領,圍繞雙方共同關心的重要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交流磋商,就解決各自關切的安排達成基本共識。雙方同意進一步確定具體細節,並履行各自國內批准程序。

盧特尼克等人遭噤聲 貝森特獲授權

本輪會談前夕,美國鷹派不停製造各種噪聲增加會談籌碼,包括清查特朗普1.0時期中美關稅協議執行情況、50%的穿透規則長臂管轄、搞軟件制裁、100%關稅、參議員粗暴干涉香港法治等等,外界一度認為本輪會談無法舉行,那麼兩國首腦會晤就會取消。特朗普發覺事情在向他不期望的方向發展時,立刻讓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格里爾等人在中美會談期間噤聲,不要刺激中方給中美首腦會晤製造障礙,貝森特因此成為對外發布消息的唯一人選。

兩天會談結束後,貝森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露出久違的笑容。他稱,本輪會談已經達成一個令雙方領導人都能滿意的框架協議。貝森特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尤其是克服了舉行中美元首會晤的很多困難,沒有壞了特朗普的大事。

筆者更關注的是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出現在會談現場,並且在會談結束後對外所講的這句話:「美方表達的立場是強硬的,中方維護利益是堅定的。」李成剛副部長的這句話,進可攻、退可守,值得美方好好體會和研究。

中美元首會晤 決策權在中方

10月26日,特朗普在馬來西亞出席東盟峰會期間表示,對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充滿信心,並形容最新一輪會談富有成果。他預計稍後的兩國首腦會晤會敲定在暫停更高關稅、推遲稀土出口限制的初步協議。特朗普還透露,計劃未來在中國和美國分別再次與習近平主席見面,為中美元首未來會面畫了一個「大餅」。

筆者發現,至10月26日為止,中國外交部依然沒有發布任何關於中美元首會談的消息。外交部發言人最新的表態是,中美正在為元首會晤舉行協商,並沒有像特朗普那樣肯定會舉行會晤。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結論,特朗普非常需要的會晤,決策權並不在美國手裏,如果吉隆坡會談美方作出的讓步不能滿足中方的要求,特朗普所講的元首會晤,依然有機會變成場邊會。

中美會談艱苦而有效

筆者認為,中美之間經貿問題,從美方看是大豆、芬太尼、稀土管制等問題,中方對應的則是造船業301措施、關稅、芯片管制、反對「台獨」。美方在會談前重新拿特朗普第一任期已經作廢的關稅協議做文章,純粹是自取其辱。拜登上任後,根本沒有執行美方白紙黑字的承諾,反而建立「小院高牆」,加強對中國高科技產業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制裁和打壓,拉攏盟友一起圍堵。美方做不到履行承諾,卻要求中方履行當年協議,豈不是笑話?美國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芯片可以暫時卡住中國的脖子,而中國對等反制的稀土管制則直接卡住美國的大動脈。美國如果拿不到中國的稀土,不但是軍火,連芯片、醫療器材、汽車等等都不能生產出來,這可是關乎美國長遠發展的命脈。美國媒體CNN認為,十年之內美國都無法找到稀土的替代品。相信拳頭和實力的美國在本次會談後,再次表達了這樣的言論:「美方願同中方通過平等、尊重的方式解決中美分歧、加強合作,實現中美兩國共同發展。」聽其言,觀其行,言而無信的美國還可以相信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中美元首能否會晤 誰說了算?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