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國興
五年規劃是體現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事項的重要文件,是我國續寫「兩大奇蹟」的制度優勢和治理密碼。「十五五」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期,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對促進香港繁榮穩定具有重大牽引作用。
從國際視野看,需要把握戰略主動。要在複雜國際競爭中通過鞏固優勢、破除瓶頸、補強短板,贏得戰略機遇期。毛澤東主席1955年10月29日在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座談會上講話時作過預言:「我們的目標是要趕上美國,並且要超過美國。究竟要幾十年,看大家努力,至少是五十年吧,也許七十五年,七十五年就是十五個五年計劃」。從全會公報看,到2035年實現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字裏行間體現了信心和決心。在中美戰略博弈中,我國要掌握主動權,唯有依靠發展。同時,我國的五年規劃不僅是發展藍圖,同時也將為國際穩定作出貢獻,為其他國家探索發展道路提供有益借鑒,為全球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向世界展示一種立足長遠、科學謀劃的發展智慧。
從文化視角看,需要把握戰術主動。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也是「硬核武器」。全會公報強調要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交流、交鋒的連接帶,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比翼齊飛,促進創意文化和創新科技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文化發展的新賽道、新載體、新業態,特別是善用網絡遊戲、網絡文學、網絡短劇等「新三樣」。要加快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講好中國故事、香港「一國兩制」實踐故事,面向國際社會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有效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高質量建設「人文灣區」,激發文化創新力,提升文化粘合力,在文化共融中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進而促進人心回歸。
從香港視點看,需要把握歷史主動。要自覺認識和把握歷史規律,順應歷史大勢並推動歷史進步。全會公報提出,要「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之前用的動詞都是「保持」。從「保持」到「促進」改變的只是兩個字,卻涵蓋多方面深意。面對發展環境深刻複雜變化,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保持」現狀已不適用,而更需積極應對,穩中求進、以穩促進。香港不能再游離於祖國,不能再陷入各類風波和動亂,不能再搞「泥漿摔跤」,不能再錯失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的窗口期,我們都要當好促進派、實幹家、引領者。
「十五五」是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在習近平主席領航掌舵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一定能不斷創造新的偉業,香港也一定能不斷鑄就新的輝煌。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