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兮文
維多利亞港的船隻穿梭不息,中環的燈火與繁星交相輝映,香港用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續寫着自己的傳奇: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場融資141億美元,位居全球之首;香港聯交所日均成交高達2,4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幅118%;外匯基金總資產穩健增長至42,971億元……這一系列驚艷的數據共同力證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非凡的韌性與魅力,清晰地勾勒出香港依託「一國兩制」獨特優勢、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時所迸發的巨大能量。
「一國兩制」是港金融發展最大優勢
香港金融業的發展,根植於其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和歷史機遇。而在新的歷史機遇中,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所擁有的健全法律制度和金融體系、簡單稅制及低稅率、東西交融的多元包容文化等,正成為香港應對複雜國際政經格局、鞏固並發揮核心競爭力的深厚底氣,加上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使得香港成為全球資本擁抱中國機遇的交匯點和中心點,為在港金融機構創造了難以複製的發展基礎和生態。
「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和頂層戰略定位保障。「一國兩制」方針是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根本保障。它不僅維護着香港的普通法體系、資金自由流動、與國際接軌的監管標準等核心要素,更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中賦予了香港無可代替的定位。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八大中心」定位,將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置於首位,香港的發展深度融入國家戰略主線已不言而喻。在全球充滿不確定性的今天,這種來自國家層面的戰略耦合,不僅為香港長遠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更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注入了確定性、賦予了新功能、開闢了新空間,是其應對國際競爭、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大保障。
最自由經濟體吸引國際化專業機構與人才匯集。菲沙研究所連續多年將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得益於高度的經濟自由和法治公信力,香港成為全球企業與專業人才嚮往的「人才高地」。截至去年,有近萬家母公司在海外及內地的企業選擇香港作為基地,創歷史新高。依託國際頂尖高校與國際學校體系培育「兩文三語」複合型人才,疊加精準的人才引進政策,持續吸引全球精英,各項人才入境計劃自2022年底起至今年8月,已收到近53萬宗申請,證明了香港對企業和人才巨大的吸引力。
互聯互通助力港財管中心建設
銀行業資本充足與盈利增長並進。香港銀行業在高水平資本充足率與健康成長之間取得了良好平衡。截至2025年6月末,香港零售銀行稅前經營溢利同比增長13.4%,主要由外匯及衍生工具等非息收入驅動。更值得關注的是,香港銀行業綜合資本充足率高達24.4%,遠超8%的巴塞爾協議的基本要求,更顯著高於美國四大銀行約16%的平均水平。面對港元與美元聯繫匯率體系下高息環境對香港商業活動形成巨大壓力,香港商業銀行高資本水平、高流動性水平所構成的豐厚「安全墊」,足以抵禦經濟環境轉變過程中出現的風險壓力和隱患,為香港商業活動提供持續穩定的支持,為經濟注入生機與活力。
資本市場活力與深度顯著提升。據港交所數據,上半年股票市場日均成交金額達到2,402億元,同比增長118%;IPO市場表現尤為亮眼,融資規模達141億美元。隨着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持續深化,港股通淨買入額增長迅猛;同時,上半年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日均成交額激增184%達338億元。這標誌着香港市場產品生態日益豐富,投資渠道多元化程度不斷提升,香港正在朝着兼具投融資、風險管理與資產配置功能的全方位財富管理中心加速演進。
人民幣國際化港扮演關鍵角色
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持續鞏固。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香港的人民幣業務保持強勁發展勢頭。2025年前7個月,人民幣貸款餘額實現16%的穩健增長,彰顯了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融資市場的高吸引力。當前,香港正全力建設更豐富多元的離岸人民幣生態,以及穩健可靠的基礎設施,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扮演着更為關鍵的角色。
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地位日益凸顯,香港對全球高淨值客戶的吸引力持續增強,超高淨值人士數量增幅位居全球前列。「跨境理財通」業務更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2025年7月末,內地與香港間往來的跨境匯劃額1,096.73億元,佔匯劃總額的90.7%,內地企業家計劃在港擴展業務,且近一成全球企業家考慮將個人資產配置至香港,充分體現了全球資本對香港金融市場的長期信心。
香港憑藉其「一國兩制」的制度基石,與穩健活躍的金融市場根基,既能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又能保持與國際市場的無縫銜接,構建了香港「內聯外通」而又韌性十足的獨特金融生態。 (未完、待續)
(本文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