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理性立法會來之不易 擔起公民責任積極投票

文/陳術

人總有善忘的特性,過去發生而又嚴重影響我們生活的,或會隨着日子過去而淡忘傷痛;但淡忘也不能完全忘記,因為如果不提防壞事情,當壞事情再出現,就會對社會構成致命一擊。回首過去,距離黑暴開始發生,至今已有超過6年時間,當時社會及立法會都陷入一片混亂,立法會有委員會更出現停擺數個月的情況,幸有中央出手止暴制亂。在「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實、完善選舉制度後,立法會又將舉行換屆選舉,今日理性議會得來不易,社會要倍加珍惜,市民要善用手中一票,選出真誠為社會的議員,履行應有的公民責任。

關於立法會在完善選舉制度前出現過的亂象,可能部分人已經遺忘了,但筆者沒有忘記,例如在2019/20年度的內務委員會的會議,因為當時反對派的法律界立法會議員郭榮鏗主持主席選舉時,瘋狂地拉布、阻延,內會經過17次會議仍未能選到內會主席,單單是公帑就耗費了接近1000萬元,據悉事後還要出動到警方調查事件。

內會當時經歷多次會議仍未能選出主席,不是純粹的「會議拖延」,而是實實在在的浪費公帑以及影響民生法案,內會停擺了8個多月,一系列包括民生法案在內的法案,有多達14項未能及時審議;另外,還有超過80部附屬法例在期限前未能得到處理。郭榮鏗的「一人式拉布」,就令內會甚至整個立法會陷入停頓,如果不是後來有完善的選舉制度,哪怕只有一人生事,禍及的將會是整個社會。

今日,在「愛國者治港」原則、完善選舉制度下,立法會的亂象都糾正過來,以數據說話,今屆立法會審議通過的法案,已較上一屆(包括黑暴期間)多出60%;在撥款方面,立法會財委會審批了261個項目,總承擔額共6,972億元,當中包括撥款約5,200億元支持124個工程項目。一些審議及通過難度極高的法案或條例,例如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簡樸房條例草案》以至三隧分流方案等,都一一通過了。不同的法案通過,意味着行政立法良性互動,議員們盡責地議政議事,為社會解決不同的難題。

一個直觀的想法,就是社會從由亂到治的轉折,已踏進由治及興的路上,不過,社會仍然有不少難題需要解決,例如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引擎,如何推動加快發展,如何吸引更多優質產業落地等,仍然需要特區政府與立法會合作解決;又或者,照顧者的問題愈來愈尖銳,社會未來如何更好地支援照顧者,也需要立法會議員們集思廣益。不同的社會問題,需要政府、立法會以至民間等多方合作,有志者參與立法會選舉,市民積極投票,仍然是解決香港難題的重要一環。

穩定的社會得來不易,理性的議會亦都一樣,如果希望立法會能夠繼續理性議政,最能代表自己的代議士能晉身立法會,選民手中一票,還是至關重要。以筆者所居住的新界區為例,除了北部都會區,對外交通、本區就業問題仍然十分需要關注,需要政府積極有為,也需要立法會議員在吸納民意後向政府出謀獻策。在重要的選舉當中,「事不關己」不是選項,因為到最後,政策的制定及執行始終會影響到我們日常生活,投票選出賢能,就是委託議員,進入議會為我們解決問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理性立法會來之不易 擔起公民責任積極投票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