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瞻望楊振寧的「三束弧光」

【點新聞報道】楊振寧先生溘然離世,各界人士紛紛深寄哀思。作為一位享譽全球的科學家,楊振寧先生的人生亦充滿傳奇色彩。在他百餘年的人生旅程中,有「三束弧光」可以作為透視這位偉大學人的重要視角。

學術之光 華人榮耀

概而言之,楊振寧先生的學術成就主要體現為「三大理論」:「楊-米爾斯場論」「宇稱不守恒」「楊-巴克斯特方程」。這些學術成果被學界譽為「20世紀後半葉基礎物理學最重要的成就」,甚至被視作「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之一」。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富蘭克林學會更將楊振寧的工作,與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相提並論。

作為首個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楊振寧的學術成就標誌着華人在國際科學界的強勢崛起,極大提振了中國人的精氣神。楊振寧斬獲諾獎,彷彿一聲強有力的宣告「我們華人,完全可以!」這種精神層面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無疑將永遠銘刻並閃耀在楊振寧的人生年譜之上。這也是他深受全體華人愛戴與崇敬的重要原因。

愛情之光 成就傳奇

提起楊振寧,人們自然會想到翁帆。兩人相差54歲的愛情故事,一度引發廣泛關注。從偶然的接待,到書信的往來,從求婚清華園,到攜手相扶助,從精神共鳴源一刻,到相濡以沫二十載,楊振寧與翁帆的愛情故事,從外人的關注甚至爭議中走來,扛過了歲月漫漫,見證了春華秋實,終於成就了一段唯美傳奇。

共同生活期間,翁帆一方面悉心照顧楊振寧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繼續深造學業、投身公益事業。為此,楊振寧曾直言:「翁帆讓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種可能。」,並稱讚翁帆是「上帝恩賜的禮物」。可以說,在紛繁複雜的現實社會中,他們的故事生動展現了愛情的純粹、美好與偉大。

情懷之光 赤子未改

在楊振寧的生命光譜中,他一直心繫祖國,為國家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諸多貢獻。從打破中美學術交流的堅冰,到募集資金幫助中國學者出國進修,從向國家建言加強科普工作,到直接投身祖國教育事業,可以說,楊振寧先生的心之所向,始終是科學之巔峰;而他一生的情之所系,都是他偉大的祖國母親。

中國人常言「落葉歸根」。自1997年回到清華大學後,楊振寧就把高等研究院的發展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業。彼時,他不顧自身年邁,仍然堅持親自教授本科生課程,從事一線教學科研工作。按照他自己的話說,「中國的物理是我最關心的事情,我的身體裏循環着中華文化的血液」。

可以說,追逐科學之巔的「極致藍光」,追求純真愛情的「浪漫紫光」,追念祖國發展的「赤子紅光」,匯成了楊振寧先生一生最絢爛的「三束弧光」。它們就像那天際之上的3421號小行星——「楊振寧星」,必將永遠閃耀、令人仰止。

(點新聞記者張寶峰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觀察|瞻望楊振寧的「三束弧光」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