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30歲後,我做人處世全靠孟子。」楊振寧曾如是說道。這位首位華人諾獎得主不僅科學造詣深厚,同時亦熟諳中國傳統文化,在由他編著的《曙光集》《晨曦集》等文集以及公開演講中,楊振寧多次提到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不僅熟讀《孟子》,而且喜歡《紅樓夢》,對中國詩詞也尤其愛好。
背《弔古戰場文》緬懷鄧稼先
2021年,在清華大學舉辦的學術思想研討會上,楊振寧發表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的講話。這句話,出自50年前鄧稼先寫給他的一封信,當時楊振寧即將結束首次回國的「破冰之旅」,多年摯友鄧稼先給他修書一封,結尾寫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的祈願。

上世紀90年代,楊振寧曾為香港雜誌撰寫傳記散文《鄧稼先》,這篇回憶鄧稼先的文章隨後被《人民日報》轉載,並收錄在教育部審定的內地中學《語文》課本中。「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在文中,楊振寧引用與鄧稼先在昆明時一起背誦過的《弔古戰場文》,來緬懷至交。
近年,楊振寧曾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到過鄧稼先寫給他的這句話。而每一次,他都說着同樣的話:「今天我可以自信地對稼先回應道,我是後50年合了你『共同途』的途,我相信你也會滿意。」
母親以《龍文鞭影》啟蒙 父親教讀《古文觀止》
藝術家熊秉明是楊振寧的「發小」,他的父親熊慶來與同是數學家的楊振寧父親楊武之交情甚篤。熊秉明曾回憶,在楊武之去美國留學的離家5年中,楊振寧的學語、學步、學識字、學背誦,都是母親啟蒙的,在父親從美國回來的時候,楊振寧已經是一個懂事而神氣十足的學童,識得三千字,能背下《龍文鞭影》。
楊武之回國後,承擔了更多的「家教」任務。據楊振寧的弟弟楊振漢和妹妹楊振玉撰文回憶,楊武之總是抽出時間和子女在一起,在家裏設下一塊小黑板進行家庭教學,除了詩、詞、英語、代數、幾何、微積分等,還教他們念《古文觀止》,講岳飛、文天祥等歷史名人的故事。
在西南聯大旁聽馮友蘭講中國哲學
1938年,16歲的楊振寧以「同等學歷」報名參加統一招生考試,在2萬名考生中脫穎而出,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在西南聯大,馮友蘭是當時很有名的教授。2004年在清華大學中文系演講時,楊振寧透露,自己沒選哲學系的課,可曾經偷偷到馮友蘭的班上旁聽過中國哲學史,想聽聽馮友蘭到底怎麼講課。
「唯我國家,亘古亘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在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的時候,馮友蘭寫了西南聯大紀念碑碑文。楊振寧多次說到,這篇碑文寫得非常之好,將西南聯大的精神、意義、影響都淋漓盡致地寫出來了,他第一次讀到「舊邦新命」時,受到極大的震撼,對清華中文系的同學說應該把紀念碑文背下來。
科學研究受到儒家文化影響
楊振寧曾坦言,小時候看不懂中國的經典著作《紅樓夢》,看了毫無興趣,等到年紀大了以後,才懂得這是一部傑作。他認為,《紅樓夢》細緻而巧妙地把那麼多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家庭糾紛安排得無懈可擊,讓人物性格在字裏行間及人與人交往中表露無遺、栩栩如生。現在,研究《紅樓夢》已發展為一科專門的學問。
對楊振寧而言,他認為影響自己最深的傳統經典著作是《孟子》。在《晨曦集》中,楊振寧提到在初中一年級的暑假時,父親請來當時清華歷史系的高材生丁則良帶他學了一個暑假的《孟子》,第二年又教了大半個夏天。從此,他便可以把《孟子》從頭背到尾。
「我吸收中國文化的精神,我想比沒念過《孟子》的要吸收得多。」「30歲後,我做人處世全靠孟子。」有人問《孟子》對他有沒有什麼影響,楊振寧肯定地回答「當然有」,譬如,孟子說「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這裏的背景使他更了解中國的傳統觀念的。2015年,在紀念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60周年時,楊振寧回顧了上世紀60年代初,他和費曼等人關於物理學發展前景的爭論,他認為現在來看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而之所以正確,也在於他受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儒家文化的影響。
用詩性語言闡述科學之美
楊振寧對科學之美有着深厚的興趣和獨到的見解。他常說,好的公式是真的,也是美的。詩人常能用詩性的語言來闡述對宇宙結構的了解,傳達出一種大美。
英國詩人布萊克寫過一首有名的詩,譯成中文是:「一粒沙裏有一個世界,一朵花裏有一個天堂,把無窮無盡握於手掌,永恒寧非是剎那時光。」在楊振寧看來,中國西晉文學家陸機的《文賦》有這樣一句話:「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對於科學之美的描述,表達的意思類似。
楊振寧還曾在演講中提及,科學裏的終極之美是客觀的,沒有人類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可是沒有人類就沒有藝術,也就沒有藝術中的美。換句話說,科學中的美是「無我」的美,藝術中的美是「有我」的美。他指出,「無我」和「有我」的概念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提出的,王國維拿它來描述詩詞的意境,在研究中則可以拿來分辨科學之美和藝術之美的基本不同點。
推薦閱讀張愛玲與聶華苓
《晨曦集》裏介紹,楊振寧非常推崇魯迅,認為魯迅的散文是尖銳的、一針見血的,小說也是一樣,雖然很短,但對舊社會的解剖很透徹。對於現代詩人,他特別欣賞余光中,覺得余光中的詩簡練優美。
女性作家裏,楊振寧認為張愛玲是一個天才,「寫得特別好」。另外,他還推薦過作家聶華苓的自傳體回憶錄《三生三世》,覺得聶華苓非常有才華,「這本書將來很可能變成電影,因為這是個很好的電影材料。」
(點新聞記者張帥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