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從「選好立法會」看香港政治新階段的訊號

文/船聲

10月17日,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表「港澳平」文章《選好立法會,再上新台階》。乍看之下,這是一篇例行的政策宣言——回顧第七屆立法會的成績,展望第八屆立法會選舉。但若品味其中的語氣,考量當下的時間點,就會發現這篇文章所要傳遞的,不僅是鼓勵投票的口號,更是一份饒有深意的政治訊息,一場制度正當性的再確認。

一方面,這個時點的選擇極具策略意義。距離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正式展開僅剩數日,中央此刻出手發聲,並非臨時起意,而是一場「預熱造勢」與「政治定調」的動作。文章以權威口吻為香港政治氣氛定下基調,向社會明確傳遞一個信號:這場選舉不只是例行的權力更替,而是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重要里程碑。提前釋放這類文章,有助於搶佔輿論主導權,塑造一種「穩定、理性、團結」的社會預期,使整個選舉氛圍在開始前就被框定於「正向、有序」的軌道上。

另一方面,文章在話語內容上呈現三個層次:肯定過去、規範現在、塑造未來。它以高度肯定的語言,總結第七屆立法會的「突破性成果」:審議法案超過百條、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推動劏房改革、建立議員守則等。這種「成績單式」回顧,實際上是為下一屆立法會鋪路——讓市民相信,現行制度確實能帶來穩定與效率,從而在心理上認同制度的「成功經驗」。同時,文中多次強調「選舉回歸選賢舉能的本質」「沒有祝福名單」「人人站在同一起跑線」,這些措辭,明顯是對社會上一些質疑聲音的提前回應,意在劃清邊界、預防雜音。

這篇文章表面上是向全港市民喊話,實際上受眾範圍可以細分為三個範疇:

一是本地選民與潛在參選者。文章呼籲「為共同家園投票」「履行公民責任」,是希望提升投票率,減少「冷淡選舉」的印象。同時以「公平競爭」「良性比拚」作為引導語,鼓勵愛國愛港的專業人士積極參選,營造熱烈的政治參與氛圍,也在某種意義上起到了團結人心的效果。

二是香港政團與社會團體。當前部分政界人士選擇不再參選,對於這種正常現象,社會上卻出現了一些質疑和觀望情緒。這篇文章的「再上新台階」不只是口號,更是一種號召——希望在現行制度框架內形成新一輪「有序更替」,維持政治活力而不失穩定。

三是外部觀察者與國際輿論。文章中多次出現「高質量民主」「公開、公平、公正、廉潔、有序」等表述,意在強調香港民主發展的制度特色與實踐方向,表明這是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兼具法治與效率特質的民主道路。這是向國際社會傳遞的政治訊息:香港的選舉制度是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所確立的憲制框架下運行的,是「本土化、穩定化」的民主實踐。這種話語既是防守,也是宣示,展現出「制度自信」的國際形象。

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這篇文章其實是在進行一次制度合法性的再生產。自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政治已從「爭議性民主」轉向「功能性治理」。如何持續增進香港市民的認同感,更好地理解這一變化的有效性、正當性,正是官方一直以來的着力點。《選好立法會》透過歷史連貫的敘事邏輯——從「由亂到治」到「由治及興」——重新強化了這套制度的正統性。這不只是政治口號,而是一種話語建構工程,因此意義深遠。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反覆強調「沒有祝福名單」「沒有特殊待遇」,這種語氣看似平實,實則極具政治策略意味。這是一種「先發制人」的表述,預先堵住了關於「內定」或「安排」的批評之音。當權威文本否定這些傳言,就等於在輿論場中劃下紅線——任何再質疑選舉公正的人,都將被視為對制度合法性的挑戰。

這篇文章的深層意蘊,在於為香港政治的下一階段——從穩定走向振興——預設敘事節奏。第七屆立法會已完成制度穩定化的任務,第八屆立法會的使命,則是經濟與社會層面的再出發。中央此時強調「選好立法會」,不只是提醒市民履行投票責任,更是在透過話語構建政治心理上的「交棒儀式」——從「治」到「興」的過渡,需要新的代表、新的面貌,也需要新的政治活力。這不僅是一次選舉,更是一場權力合法性的延續與再確認。通過這樣的文字,中央向社會傳遞出明確信號:香港的民主道路不再尋求外部定義,而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走出一條適合於自身的新路徑。

(作者為香港時政評論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從「選好立法會」看香港政治新階段的訊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