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車站性侵案的背後 治安案件頻發 台民眾點睇?

【點新聞報道】10月9日,每天人來人往的台北車站大廳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性侵案件。據台媒報道,一名香港女遊客因醉酒意識模糊,竟被一名有盜竊前科的男子邱某強行拖至牆邊實施性侵長達10分鐘,而周遭人潮竟無一人伸出援手。這並非什麼隱秘角落的罪行,而是發生在台灣最繁忙的交通樞紐核心地帶。最終,一名馬來西亞籍大學生目擊並報警,才終結了這場荒誕的公開暴行。事件曝光後,島內及香港社會嘩然,台北車站的治安問題成為輿論焦點,各界對台北的治安和民眾的冷漠提出強烈質疑。

台青籲學習京港 斥民進黨不思改革

該事件暴露出台灣公共安全、社會治理及人性責任等多重問題。有台灣民眾受訪時表示質疑:光天化日下的10分鐘性侵,暴露台北車站警力短缺與監控失效的致命漏洞。當法律、執法與公眾意識同時缺位,公共安全的底線究竟在哪裏?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在於如何懲罰惡,而在於如何預防惡。而警方迅速以「熟人作案」粉飾太平,則暴露出安保潰敗與社會冷漠,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一種對公共安全責任的推諉。

台北車站近年來流浪者增多,治安案件頻發。(受訪者供圖)

台南青年林秉謙向記者表示,這起事件赤裸裸地暴露了台灣公共空間安保機制的嚴重潰敗,絕非一句輕飄飄的「熟人作案」能夠掩蓋。類似問題並非個例,數據顯示台北車站近年來流浪者增多,治安隱患頻發。據他了解,北京與香港地鐵,常態化的「警企聯動」機制已成標配。比如北京有推行「最小作戰單元」快速響應,港鐵則通過AI監控與社工協作等,對滯留者主動介入。這些城市並非沒有流浪者,但制度化的巡邏與響應標準,讓異常行為難以演變為犯罪。

林秉謙說,反觀台灣,面對治安惡化、警力不足等現狀問題,民進黨當局不思改革,反而抽調年輕警力去接受軍訓,為戰爭作準備。安全不是口號,它需要人力、機制與問責支撐。沒有投入,就沒有基本保障。鐵路警察配置標準長期模糊,當執法資源持續壓縮,公共空間便成了風險的溫床。民進黨當局的公信力已蕩然無存了。

台北車站近年來流浪者增多,治安案件頻發。(網絡圖片)

台北民眾徐品超亦表示,該事件暴露出島內公共場所安全管理漏洞。公共空間的安全,從來不是單一責任。台鐵的聲明輕描淡寫,僅稱「配合調查」,卻迴避了最根本的問題:為何一個通緝犯能自由出入車站?為何大廳監控密布,卻無即時預警?徐品超分析,台北車站近年來無家可歸者數量上升,反映的不只是治安問題,更是城市治理的深層挑戰。他舉例稱,新加坡地鐵雖未公開詳細巡邏數據,但其警方對騷擾行為「零容忍」並快速執法的案例,已形成強大社會預期。徐品超說,預防犯罪,從來不是等待案發後的追責,而是在風險萌芽時就被遏制。

怒火延燒 「10分鐘沉默」成焦點

台北青年陳奕婷表示,嫌犯落網的消息沒能平息怒火,反而讓「10分鐘沉默」成了熱議焦點。她直指這並非孤例,2016年台鐵松山站爆炸案後,就有媒體批評台灣社會的「集體冷漠症」,而近年來捷運隨機傷人事件頻發,更讓島內公眾陷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自保心態。更打臉的是,台灣明明在2023年剛修正「性騷擾防治條例」,號稱「最重可罰百萬新台幣、判3年徒刑」,可再嚴苛的法條,在公共場所的沉默面前也成了空文。

陳奕婷說,實際上,就在這起事件發酵時,台北松山區也爆出類似案件:一名女騎手深夜撞見流浪漢拉扯獨行女性,女騎手並沒有沉默,直接駕車擋在受害者身上,終於帶動路人合力制止暴行。兩起事件對比鮮明,說明冷漠不是無解的死局,只要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就能打破「責任分散」的魔咒。陳奕婷總結,人心不該冷於寒冰,對惡行的沉默,就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台灣民眾習慣將公共空間的安全寄託於警察,卻忘了每個人都是防線的一部分。她呼籲公眾也需要被教育,干預不是多管閒事,而是責任。

治安案件頻發,「社會安全網」漏洞百出,卻並未得到民進黨當局的應有重視,引發公眾質疑。台灣輿論呼籲當局拿出具體措施,大力整治社會治安問題。

台北車站近年來流浪者增多,治安案件頻發。(受訪者供圖)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何溢誠向記者表示,這起事件不僅讓人對受害者的遭遇深感同情,更引發了社會對公共安全的深刻反思。台北車站南來北往人潮眾多,也是游民群聚地,假日還有很多外勞相約在此集合聚會,本來就經常發生竊案。這次在眾目睽睽之下在車站大堂發生性侵事件,竟無人出面遏止,可見一般民眾對台北車站光怪陸離現象皆避之唯恐不及。何溢誠建議主管機關交通部門、台鐵應即刻進行整頓治理。

港人蒲點西門町屢傳性騷擾鬥毆事件

台北青年曹先生向記者表示,台北車站本身的環境漏洞,才是這場悲劇得以發生的「溫床」。首先是物理空間的「天然掩體」。台北車站是島式開放式設計,沒有明確的功能分區,牆角、立柱後面全是監控盲區。其次是長期存在的治安隱患。「外籍勞工、游民聚集,他們經常都坐在大廳聊天,也有乞討的,甚至晚上還會喝酒。」曹先生說,特別是周末,台北車站大廳,望過去滿滿的都是人,八成以上是外勞,他們席地而坐,吃東西、聊天、睡覺。夜幕降臨,他從台北車站正門一出來,就會看到往左右兩邊緊貼着車站門口牆壁邊上,就有不少中老年流浪漢(街友)和乞討者躺在地上,旁邊堆置的都是游民的家當。台北車站每天基本都有40多萬人經過,這些外籍勞工、游民等跟旅客混在一起,才讓邱某這樣的通緝犯能輕易偽裝其中,而台鐵的安保措施早就形同虛設。

曹先生表示,綠營網軍前一天還在臉書刷「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下一秒就被自家車站打臉,連夜刪文。台北車站發生的這起侵害事件,體現了台灣的治安漏洞;龍山寺站周邊,也充斥着大量游民,需要靠社會福利網或是社工去關懷或收容,或警察的定點巡查,不然就形成失控的角落,難保不良事件不再發生。他呼籲民進黨當局要切實履行維護社會安全的職責。此外,港人愛去的打卡熱點西門町以及青年公園等周邊,出入逗留的人員也是形形色色,時不時傳出性騷擾以及鬥毆事件,都是應該小心留意的地方。

台北民眾許小姐也向記者表示,台灣民眾對當地的治安感到非常的不安。台北車站四處都是流浪漢(街友),平時就很擔心自身安全。更何況車站佔地大,地下室廁所和停車場難以管理,都成為治安死角。

未來,此類事件能否避免?短期內,台鐵承諾增派巡邏人力,但根本解決需跨部門協作。專家建議,應建立車站治安聯防機制,整合鐵路警察、台北市警局與社政單位,尤其針對無家可歸者聚集區域,提供安置與輔導,而非僅驅趕。技術上,可考慮在重點區域增設緊急報警裝置與智能監控,一旦檢測異常行為自動警示。長遠看,台灣公共運輸系統需重新評估安全標準,是否引入基礎安檢、強化身份識別,應納入政策討論。更重要的是,社會需正視熟人犯罪的隱蔽性,加強性別暴力防治教育,打破「酒後失態」的輕視心態。

(點新聞記者 蘇榕蓉 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台北車站性侵案的背後 治安案件頻發 台民眾點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