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關品方
61年前的今天(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科學家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使用算盤、計算尺等傳統計算工具完成大量複雜計算,最終實現技術突破。中蘇交惡後,蘇聯專家撤走,中國完全依靠自主科研,克服技術封鎖和自然災害的挑戰,硬是突破美蘇的封鎖,成為擁有原子彈的大國。
其後,1966年12月28日,中國成功進行了氫彈原理的突破性試驗,是公開宣布氫彈爆炸成功的半年之前。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從原子彈到氫彈、從核分裂到核融合,中國僅用了32個月,速度遠超美蘇兩國。這些成就標誌着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全球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提升了國際地位和國防安全。相關事件被改編為電影《橫空出世》(1999年上映),在銀幕上重現科研人員在西北荒漠的奮鬥歷程。

《橫空出世》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為背景,展現了極端艱苦環境下,科研工作者與軍人如何以不屈精神完成國家使命。它體現了民族尊嚴與自力更生的精神,在蘇聯撤援、美國封鎖的條件下,中國在技術空白中起步。科研人員用算盤、手搖計算機和計算尺處理龐大數據,戰士們在羅布泊喝鹽鹼水、啃菜葉,以血肉之軀對抗荒漠。
電影中的馮石將軍說:「搞出原子彈,挺直腰杆子。」道出中華民族壓抑百年的心聲。「從來家國兩難全,此身許國難許卿。」道出電影中的科學家許光達對妻子虧欠的心聲。影片如實反映了集體英雄主義和犠牲精神,未過度突出個人,而是聚焦群眾集體,包括艱苦戍邊的軍人、隱姓埋名的科學家、胼手胝足的後勤工人等。
戈壁灘的飛沙走石、物資短缺,反襯出科研人員與軍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赤誠。物質雖匱乏,精神卻豐盛,在極端環境下信仰力量戰勝一切。「就是天上下刀子,我們也要頂住」,這種信念支撐着他們突破技術封鎖。原子彈的意義,不僅是武器,更是民族生存的保障。「真理只在導彈射程之內」,此言不虛。
影片提醒我們要珍惜和平,沒有足夠的防禦力量,就沒法捍衛民族獨立、維護民族利益。在豺狼面前,沒法和牠講理,定要一槍打死。中國始終秉持「兩彈一星」精神,在科技領域不斷自主創新,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安穩。

《橫空出世》是一部令人深感震撼、對歷史充滿敬意和溫情的作品。它帶領我們回溯中國知識分子和部隊官兵研製原子彈的艱辛歷程,展現了科研人員的日夜鑽研、戰士和後勤人員的艱苦勞動。在61年後的今天,筆者近日在網上重看這部電影,謹以本文致敬他們的奉獻與堅守。
電影中,以陸光達為首的科研團隊和以馮石將軍為首的部隊官兵,其人物原型來自鄧稼先和張蘊鈺。鄧稼先是中國「兩彈一星」元勳,原子彈理論設計負責人,是留學歸國科學家,與楊振寧是西南聯大的同窗好友。鄧稼先因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罹患癌症而逝世(1986年,享年62歲),生前隱姓埋名,其偉大貢獻直至去世後才被公開。張蘊鈺是中國核試驗基地首任司令員、志願軍第三兵團參謀長,曾參與上甘嶺戰役。他主導羅布泊核試驗基地建設,是原子彈工程的重要組織者。
民族精神的力量貫注於《橫空出世》,那是刻苦耐勞、不畏艱險、嚴謹求實、團結合作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中華民族在艱難困苦中一次次奮起,反映中國人的堅韌,體現中國人的智慧,為了國家利益,隱姓埋名、默默奉獻、不惜犧牲。它啟示我們: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中國人依然需要發揚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的精神,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行文至此,筆者想起2021年9月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的主題推廣曲《如願》,由王菲演唱,錢雷作曲,唐恬作詞。歌曲以深情的旋律和詩意的歌詞,致敬為祖國奉獻的父輩們,傳遞了家國情懷與時代傳承的主題。電影中的一個單元,背景是上世紀60年代中國航天事業的初創期,在火箭發動機研製團隊中,一位母親(火藥雕刻師)以詩歌向孩子解釋父親的使命,體現科研人員的堅忍與奉獻,展現父輩的奮鬥與犧牲,以及他們的精神如何被後代傳承,最終實現「山河無恙,煙火尋常」的盛世願景。這首歌以細膩的歌詞和空靈的旋律,傳遞對父輩精神的傳承與敬意,飽含對未來的期許。「你是遙遙的路,山野大霧裏的燈」 ,父輩用生命照亮後人的方向,自身卻隱沒於歷史中。「我將愛你所愛的人間,見你未見的世界,寫你未寫的詩篇」是後輩的承諾,繼承父輩的信念,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願不枉啊,願勇往啊,這盛世每一天」,後人的祈願與決心,既是對父輩付出的回應,也是對未來行動的宣言。今天的「盛世」,是父輩用血汗換來的和平年代,後人需繼續守護與開拓。「山河無恙,煙火尋常,可是你如願的眺望?」宏觀的國泰民安與微觀的平凡幸福,皆因父輩的犧牲得以實現。父輩的理想在當下成為現實,他們的英靈仍在這片土地上迴蕩。「天邊的月,心中的念,你永在我身邊。」時空交織,迭代傳承,精神相守,眼眸相望。我們站在父輩的肩膀上,望向更遠的未來,充滿無窮的盼望。迭代永恒的情感聯結,即便生死相隔,信念依然傳承,個人情感升華為集體記憶。回首來時路,父輩賦予我們溫暖而克制的力量,不過分悲情,引發出共鳴,是最好的勵志教育。
《橫空出世》跨越時代的宏大敘事,升華為時代精神的象徵。謹以本文,再一次致敬以鄧稼先和張蘊鈺為代表的父輩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