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動力 大灣區營商指數4年最高

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左)與渣打大中華區經濟師陳冠霖昨日聯合發布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GBAI)調查。(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安琪攝)

美國實施新一輪關稅戰,然而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化發揮作用,區內營商信心不減反增。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昨日聯合發布的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GBAI)調查顯示,關稅衝擊過後信心回復,期內中美延長關稅休戰期,外圍不明朗因素減少等帶動,區內企業對目前營商表現以至商業前景在第三季錄得全面改善,第三季營商活動的「現狀」指數由第二季的53.1升至54.7、「預期」指數由52升至55.7,分別創下4年及2年新高。製造業、貿易業及金融業復甦,香港的信心升幅最為強勁,「現狀」和「預期」指數在季內分別上升8.3和7.3個百分點,至52.2和53.6。

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是透過對大灣區的1,000多家公司的季度調查,最新的第三季景氣指數顯示,區內企業第二季度的營商活動受美國「解放日」衝擊略為回落後,在第三季度重拾活力。調查指,第二季美國正式實施對等關稅,同時再延長與中國的關稅休戰期90天至11月,並分別與多個主要貿易夥伴達成貿易協議,隨着關稅陰霾消退,整體外部環境相對穩定,使到第三季商業信心比上一季度回升。

第三季營商活動「現狀」指數從第二季度的53.1升至54.7,創下4年新高。「預期」指數在第三季度升至55.7,創下2年新高,顯示商業信心全面回升。幾乎所有營商子指數均錄得反彈。「現狀」指數方面,八項子指數中,六項皆按季錄得回升,當中以「新訂單」急升8個百分點(由第二季的49.5升至第三季的57.5)領先,其次是「成品/服務價格」季內升4.1個百分點(由第二季的54.7升至第三季的58.8)。

企業分散業務趨勢將持續

由於調查是在8月初至9月初進行,其時並未反映中美最新一輪貿易限制措施。渣打大中華區經濟師陳冠霖昨日承認,貿易不確定性有機會令營商氣氛再趨審慎。考慮到外圍不確定性增加及中國內地的「內卷」挑戰,相信企業進一步分散業務的趨勢將會延續,此與調查結果顯示大灣區企業採取開拓海外市場作為其中一個應對潛在挑戰的策略脗合。貿發局相信,企業仍繼續提前付貨,電腦和半導體產品則繼續獲豁免徵收額外關稅。隨着中美持續對話,加上兩國領導人有可能舉行峰會,均有助市場預期回穩。

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亦提到,第三季營商指數上升主要受惠於提前付運持續和金融活動強勁。外貿窗口期至11月中旬,可覆蓋整個年底節日旺季需求,但進口商已有一定庫存,加上在高基數下,明年第二季出口按年或大幅下跌。

港股上漲帶動整體氣氛

調查顯示,大灣區城市中,幾乎所有城市的「現狀」和「預期」指數均錄得按季上升。其中,香港的信心升幅最為強勁,「現狀」和「預期」指數在季內分別上升8.3和7.3個百分點,達到52.2和53.6。調查指,製造業、貿易業及金融業復甦,提振香港整體表現。提前付貨貿易持續,香港的製造和貿易活動反彈;此外,因首次公開招股(IPO)活動暢旺,以及股市上漲,香港金融服務活動回升。但「零售和批發」子指數雖有所改善,惟仍在低位徘徊,顯示行業持續面臨壓力。

陳冠霖稱,留意到7、8月本港經濟回暖,尤其出口增長強勁,零售額連續四個月改善,加上樓市、股市表現不俗,均有助增強市民消費意慾,該行預計今年本港經濟增長2.2%。但他指,目前貿易戰和外圍環境仍不確定,待中美雙方談判有結果,才考慮調整預測。

(來源:香港文匯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動力 大灣區營商指數4年最高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